歐洲中世紀黑歷史

 


第一章:簡介


這主要的結果之一已經被指出,強調了歐洲各地的多樣性和特殊性。另一個次要的結果是,使總編輯謹慎對待對具有一般適用性的總結性或高層次的陳述,因為(與《帝國與教廷的衰退》的引言相反)這些觀點如何容易地反映了我們對過去的盲點和誤解,這是非常明顯的。這種謹慎進一步加強了,因為我們正在處理的一個世紀在某些方面在歐洲歷史上沒有明顯的相似之處。這在人口統計方面可能最為明顯。

1347年至1351年間,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一些地區,這個數字更高)喪生,隨後,在大多數歐洲地區,人口繼續減少,大多數地區超過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在1300年時有三個人的地方,到了1450年通常只剩下一個人,盡管克利斯蒂安·克拉皮什-祖貝指出,14世紀後期的確出現了從中世紀中葉起伏的回升,這也是由於黑死病和戰爭在15世紀初期再次爆發,再次逆轉了這一上升趨勢,加劇和延長了晚中世紀的人口危機,確保了其獨特和持久的特點。這些事實在1932年是已知的(或至少是懷疑的),即使普雷維特-奧頓和其他貢獻者對於黑死病在其他方面的影響如何估計不一致,這種情況在今天也是如此,盡管我們對晚中世紀的人口模式、疾病的範圍以及晚中世紀普遍的生育率、結婚率和死亡率有了極為詳細的瞭解。現在對於大多數地區這些問題的資訊並不缺乏(只有少數作者由於缺乏適當的證據而無法提出廣泛的估計),盡管許多統計發現仍然存在爭議和不平衡。盡管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種主題,但很少有本卷中的作者忽略了黑死病及其再次爆發的實際或心理影響,無論是在政治、社會、經濟或金融方面,甚至是在文化方面。只需比較《帝國與教廷的衰落》索引中關於「黑死病」和「瘟疫」的少數參考文獻,與本卷中這些詞的相應條目的大量對比即可突顯出這種對比。

很容易看出1932年的卷子中的其他重要省略或強調反映了當時一代人的期望和關注,以及歷史研究在此期間的變化:對經濟和社會歷史以及文化和知識問題的相對謙卑的貢獻,這可能在早期的書籍中最多佔到10%,強調外交、戰爭、憲法發展和國家行政機構的變化,是主要的,甚至是必要的主題。轉而,這些又被放置在一個早已過時且武斷的假設框架之內 - 一個包羅萬象但定義不清的「封建模式」 - 儘管有變化和發展的證據,但在總編輯看來,這仍然讓世紀末的情況與世紀初沒有太大的變化。他的整體評估極為悲觀:也許華辛加的《中世紀的衰落》在1924年的英文翻譯版出現並非巧合。因此,在十四世紀,據稱「不是復古的衰落,而是統治思想的鈍化,這些思想正在慢慢失去活力」,這一描述在理查·南方爵士最近對1320年以來的校正人文主義轉變的描述中有些回音。正如下文所指出的那樣,這並不是在激烈的智力辯論時代中「教義衰落」的情況,而是對道德問題和個人角色的興趣轉向了許多學術討論的主要內容。更普遍地,宗教方面,十四世紀的修道院生活被視為「靜止的」,修士則被視為在衰落;十字軍的理想被認為是「陳舊的」,軍團忽視了,過於沉迷於世俗事務,唯一一個表現出原創性並對未來有希望的靈性領域是神秘主義,「尋求個人靈魂與上帝的直接關係」。

 

許多這些判斷在接下來的內容中得到了重新調整。從封建形式的政府轉向現代時代的過渡,即使在普雷維特-奧頓的描述中只是暗淡地出現,也在近年來的歷史學中受到了相當多的關注,尤其是在尋找早期現代國家起源的關鍵時期1280年至1360年。

如果英國和法國曾被視為這個時期最先進的封建君主制,那麼這一觀點已大幅轉變,主要轉向分析基於對羅馬法的重新研究,尤其是在法國和那不勒斯,如何改變了從13世紀末開始的王權性質,並為國王、王子及其顧問,至少在西歐,提供了強大的新概念工具來強化他們的權威。現在通常不再將14世紀單純地視為早期封建時代的尾聲,而是更正確地將其想像為是更長時間連續的一個形成階段,這個階段延伸至早期現代時期的政府實踐。這些發展,尤其是通過促進社會變革,使專業精英、律師、財務顧問、官僚等人得以出現,他們通過為國家的重要機構(法院、議會、國庫、財務審計院、秘書和諮詢職位)提供人力資源,使自己成為統治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獲得了一個安全的社會地位,使這一時期的形成具體化,這一時期在歐洲大陸的許多地區持續到17世紀甚至古制度本身的結束。

與此同時,舊的封建貴族適應變化的能力是另一個近年來被廣泛研究的特點;就像騎士道一樣,封建主義花了很長時間才消亡,而且,在許多歐洲大陸的地方,封建主義貴族在社會和政治上的優越性儘管偶爾遭受挫折或經濟命運危機,但在這個時期卻得到了加強;毫無疑問,貴族的理想對社會中其他階層的社望焦點產生了持續的迷惑。或者說城鎮人的社會關係,這些運動曾經被總括為資產階級的崛起民主的增長。在這方面,更細致的分析揭示了在城鎮政治中使人複雜的許多交錯利益和衝突,這些利益和衝突分裂了家庭、工匠、行會和其他每個城鎮和城市的企業組織,創造了不容易以簡單的口號概括的模式。例如,在崛起的資產階級中,有贏家和輸家:在一些城鎮中,寡頭統治得到了加強,在其他城鎮中,選舉權得到了擴大,而在北義大利或佛蘭德斯、萊茵河地區或德國南部等地的城市生活經驗,與其他地區的市政結構和社會形態形成了鮮明對比,例如基督教或摩爾人統治下的伊比利亞半島,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巴爾幹半島,或者在北部和東部歐洲,在一些地區同樣存在著東方式的城市結構模式。

對於這一時期西歐歷史學家來說,提醒人們注意拜占庭財富的規模是令人警醒的,至少在這個世紀初,當君士坦丁堡和塞薩洛尼基的人口都有約10萬人,以及1321年,安德洛尼科斯二世皇帝可以徵收100萬枚金幣的稅收(這筆款項僅相當於數十年前米哈伊爾八世所能徵收的金幣的七分之一!)。彼得·斯普福德同樣生動地對比了受北義大利城鎮主導地區的相對財富規模和商業活力,與漢薩北部相比,他計算出在這一時期地中海世界至少有五到六倍之多。部分因此,特別關注了義大利大國(尤其是熱那亞和威尼斯)與拜占庭的經濟關係,自中世紀中葉起,後者目睹了拜占庭的壯觀政治崩潰。在地中海城市研究中,就像在許多其他領域一樣,有大量關於個別城市的詳細報告,揭示了結構和時間上的差異,反映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以及在快速經濟變革時期這些偶然因素如戰爭、瘟疫、饑荒和其他自然或人為災害的發生。因此,最近對於黑死病後西歐城市環境惡化的悲觀觀點可以與本卷中處理中部、東部和北部歐洲城市的某些作者的更樂觀的結論相對比()。

至於當代歷史學界關注的另一個問題,即中世紀社會中婦女所起的作用,粗略地測量了將近五百個章節副標題,這些副標題作為《帝國與教廷的衰落》中處理的主題的粗略索引,其中不到十個特別提到了婦女或特定的婦女,其中有四個出現在有關中世紀神秘主義的章節中:希爾德加德··丁根、尼古拉斯·尼爾德、凱瑟琳·西安和熱那亞。這些關鍵人物(除了希爾德加德之外)自然會在隨後的章節中找到適當的位置,而在十四世紀社會中婦女的地位在瘟疫和家庭生活部分被廣泛討論,盡管在其他部分只佔有一席之地;例如,在拜占庭社會中,他們的地位也被檢視。對於那些在政治上有重要影響的人,像卡斯蒂利亞的王母瑪麗亞··莫利納(西元1321年去世)(),或者是多次結婚的那不勒斯女王貞德(西元1382年去世)(),還有瑞典女王瑪格麗特、甚至是約安娜公主(),更不用說瓊娜(海德維希)王后(),所有這些都值得嚴肅討論。在政治陰謀中,尤其是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特別動蕩的政治陰謀中,王室情婦和寵臣的突出作用是這個時代的一個特徵,這一特徵由愛德華三世和愛麗絲·佩勒斯的例子充分表明()。這提醒人們,在至少對於高級政治而言,個人的性格和氣質是這一時期的一個關鍵因素,我們錯誤地低估了在解釋事件的進程中,統治者、王朝或政府的成功或失敗時,個人性格和氣質的影響,然而,我們應該考慮到無人格的經濟或社會力量。根據現代歷史學的關注,與婦女一起經常被早期歷史學忽視的其他群體--猶太人、異端、罪犯、貧困者(雖然可惜的是,這裡沒有提及瘋子,除了偶爾的像荷蘭的威廉五世或法國的查理六世之類的不平衡統治者)--主要是集成到處理個別國家的章節中,而不是給予主題性的處理。14世紀歐洲許多地區存在奴隸制度已經提到:這種制度存在於地中海、一些波羅的海國家以及中歐的一些地區,但顯然沒有在諾夫哥羅德出現。當然,農民(已經在1932年被給予特殊地位)在大陸的大多數地區仍然佔有總人口的90%以上,他們不僅在西方農村社會的具體討論中被找到,還有在拜占庭的角色,但在其他地方也可以找到。在這裡,法律地位、習慣法、繼承規定、經濟命運或政治意義的多樣性,除了對西部農民在黑死病後期生活水準和條件的改善進行謹慎評論之外,以及在北部和東部歐洲農民的自由和財富下降的不祥徵兆之外,沒有其他容易概括的地方,那裡的農奴制在後來的幾個世紀中變得壓迫。

當然,目前的卷再次反映了,就像《帝國與教廷的衰落》一樣,一些當代歷史潮流和偏見,一些編輯和編輯委員會的任意選擇和偏好。總而言之,儘管仍有很多政治敘述,這些敘述在第iiiv部分的大多數章節中形成了核心,但這些敘述之前有一個長篇的分析性部分,即第i部分一般主題,試圖調查一些特徵世紀的主要政府、宗教、智力、經濟、社會、文化和藝術模式。音樂,這是最難從歷史證據中再現的藝術之一,在文化成就中獲得了一些利益,儘管偶爾可以聽到它的回聲。我意識到還有其他缺口,其中一些可能已經通過更好的規劃得到填補:在地區中,斯堪的納維亞地區可能比它應得的受到的待遇要少,瑞士在1987年的構想中顯然沒有得到它所受到的關注,塞爾維亞只是稍稍提及,波斯尼亞也沒有得到太多;部分應是因為悲劇事件,部分應是因為奧斯曼帝國在14世紀進入巴爾幹半島的持久遺產,這使得自1987年開始構思該卷變得更加令人痛心。歐洲本身的概念可能應該得到更多的討論。在傑出人物中,更應該給予個別思想家、作家或藝術家更多的關注,但現在是發布該卷的時候了,這樣讀者們最終可以判斷它是否符合維拉尼對這個世紀的觀點,或者是否避免了從壞到更壞

 

第二章 西歐十四世紀政府的理論與實踐

十四世紀的西歐就像它所組成的國家一樣多樣化。它遵循由多變的地理所規定的歷史節奏,由頻繁不同的傳統所強加,而這些傳統由於逐漸擺脫封建約束的人們而被記錄下來。但是,在這種多樣性之外,在十四世紀也存在著統一性;中世紀西方深深植根於共同的宗教和文化。基督教世界和拉丁文化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區域,即使教廷和帝國仍然爭奪著一個慢但確實的主導地位,而這種主導地位被國家的緩慢但確實的肯定所破壞成碎片。他們都分享著同樣的冒險,都作為基督教王子在他們的政治體系建設中做出反應。在這個世紀,封建制度消亡時,絕對君主制無論在何處都邁出了第一步。但是非常謹慎,宣傳家、哲學家和法學家佔據了這些年輕國家生活中極其重要的位置,仿佛要設計它們的架構並聚焦它們的誕生。他們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思考政治理論,而王子、顧問和管理者們則慢慢吸收這些理論,以構建真正的政府藝術。

1 政治理論

在十四世紀,建立政治學作為一門知識(科學)的慾望並不新鮮。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所有遠古的亞裡士多德的後代都已經走上了這條道路。法律家們本身也沒有置身於這一運動之外,比如《科隆法學概要》(1169年)的作者,他甚至認為在解決當今政治問題方面,逐漸孕育出政治學(城邦、城堡和村莊或王國和世界政府科學)是一種有效手段。兩個世紀後,尼古拉斯·多雷姆將政治科學描述為一門既高貴又獨立的學科。它不應該被視為所有時髦的知識中的一部分,而應該被視為非常主要、最值得和最有利潤的?出於這個原因,為什麼不將其視為一門建築科學,即全面的女王?但是,在他看來,律師們不再能夠獨自控制它,正如約翰·羅馬斯在西元1300年左右已經保留給他們的政治白癡的刻薄名稱所證明的那樣。 這正是十四世紀在政治理論和政府科學領域所經歷的深刻變革所證明的。哲學家、神學家和宣傳家們不僅沒有忽視他們完美吸收的民法的貢獻,而且還通過擴展通常狹隘的領域,確保他們的反思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政治建構。以皇帝的世俗統治(世界主宰權)為中心,其優勢不斷減弱以促進年輕國家的肯定(1.2),從研究王權到結果是ministerium regale1.3)的理論。

1.1 從學習法到政治科學

學習法無論是被拒絕還是被適應,都支配著十四世紀的整個政治思想。儘管它從未以完整的政治建構的形式提供過闡述,但它始終提供了一種進入政治反思的手段,並構成了十四世紀統計社會的結構軸線。 在整個十四世紀,無論何時都無法忽視通過十二世紀末穿越阿爾卑斯山的羅馬法注釋者所傳遞的模型,在隨後的一個世紀裡,這些注釋者主導了所有大陸地區大法官的思想。正是通過他們,亨利·布拉克頓(約1268年去世)構建了他對普通法的看法,在法國,托盧茲、蒙彼利埃和奧爾良的學校中,一整個政治體系的基礎,逐漸被羅馬法塑造。吉安··布拉諾在13世紀中葉寫了關於帝國權力的著作,或者,後來,雅克··雷維尼(約1296年去世)、皮埃爾··貝爾帕什(約1308年去世)和皮埃爾·雅科比(約1350年去世)試圖通過羅馬法復興整個政治體系,這不是偶然的結果。作為一個帝國的遺產的擁有者,該帝國的規模遠遠超出了他們所處的歐洲的大小,他們試圖解碼其所有訊息,以便在羅馬模型周圍重建,復興的國家。這就是為什麼所有這些法學家都被引導,無論是在他們的註釋中還是在他們給予的諮詢中,都要制定出總是能夠解決他們時代問題的解決方案。

 

持這些論點,但以較溫和的形式,威廉·奧克漢(1270-1347),神學院的產物,代表了一個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傳統,即方濟會的傳統。這位牛津畢業生雖然有些哲學知識,但也證明自己是司祭制度的堅定反對者,同時保持教宗權力的完整性。從教宗權力中,帝國尊嚴直接派生。它被視為直接來自上帝(directly from God alone),並且是通過皇帝的代理,從他被大多數選舉人選舉開始,上帝統治世界。這是要在皇帝身上承認真正的世界主宰權,為此年輕的國家將長期挑戰他。

1.2 從世界主宰權到國家的肯定

隨著帝國在腓特烈二世去世後的崩潰,然後是大亂(1250-73年),十三世紀標誌著帝國世界主宰權的結束。到處都是,文官和教會法律家們為他們自己國家的重新發現主權提出了論據,並使著名的公式「在他的王國裡,國王是皇帝」從西西里到英國獲得勝利。然後開始了一種主導西方國家重組的三重演變。帝國並沒有消失,但它分裂了,而全國君主制則在各地稍微取得了勝利,除了在義大利半島,那裡的城邦以不同程度的成功確保了他們的成功。從這種對國家的深刻重塑中產生了三種政治體系和三種非常不同的政府類型。 儘管減弱了,但帝國世界主宰權的神話仍然牢牢根植於十四世紀人們的頭腦和政治實踐中。儘管巴托洛斯自己接受了世界大多數地方不再承認帝國權威的想法,以及屬於羅馬帝國的regnacivitates越來越少,但仍然有些人帶著一些懷舊情緒認為,皇帝仍應該統治所有國王和所有國家。在他們看來,他們所獲得的獨立只是一種事實上的獨立,而不是法律上的獨立。此外,在十四世紀,仍有許多教會法律家相信,除了那些鼓勵regna自治的人之外,教宗仍然是唯一真正的皇帝,皇帝是他的代理人,因此沒有regnum最終能逃脫帝國的權威。這足以解釋為什麼在他在羅馬加冕(1312年)後,皇帝亨利七世向西方所有的王子發出一封信,在信中他重申了他對帝國普遍性的主張。他不缺乏辯護他們的論據。他保留了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羅馬法,這是普遍適用的。他的正義應該得到所有人的承認,因此臣民總是可以向皇帝訴諸,因此魯達梅主義的罪行似乎總是具有根本的帝國性質。

但是,十四世紀的政治事件並沒有支持法律論述。即使在僅限於德意志之國的神聖羅馬帝國內,皇帝也不再是唯一的權力持有者。作為教會的靶子,他還必須確保自己的存在與領土上的王子們相關。如果與教宗的爭端是在精神層面上而不是在主權層面上進行的,那麼對於皇帝來說,他發現自己處於一種依賴的困境是很困難的,因為教宗始終要求,通過帝國加冕,承認每次帝國選舉的合法性。因此,帝國普遍主義的鬥爭是公開宣佈的。它必須失敗,因為將帝國、教會和基督教世界的概念混淆在一起,太緊密地與日爾曼帝國的觀念聯繫在一起,這導致皇帝超越了他的職責,篡奪了教宗所承認的特權。在亨利七世去世(1313年)之後,路易士·巴伐利亞轉向羅馬人民以確保他的權力,並在1328年向他們宣佈:在這個城市中,憑藉上帝和我們自己的無敵力量的恩慈,我們合法地接受了帝國的王冠和權杖,我們經營著這座城市和世界。他也是為了對抗這種對教宗和確認帝國獨立的情況,並肯定帝國自治,他在他的參議員中收到了與教宗爭執的方濟會人,如奧克漢,或者像帕多瓦的馬西利奧斯這樣的哲學家。

 

在十四世紀,一直在激烈撕裂半島的吉爾伯林和瓜爾夫的老對立逐漸消失了。這兩個家族的支持者,曾經如此激烈地對立,達成了協議,承認他們的共同利益是盡一切努力維護他們的自治,尊重教宗和皇帝。從那時起,撇開威尼斯不談,威尼斯一直能夠保持其自治,那麼應該怎樣才能使那些傳統上是教宗附庸的那不勒斯王國和幾乎所有半島上的其他城市——除了教皇國——成功擺脫教宗或帝國的壓制,以實現具有自己機構和政府的城邦地位?當然,除了威尼斯和其他倫巴第城鎮受益於的帝國特權外。但是,這種法律上的特許權是罕見的。長期以來,一個整個非常古老的教義運動,主要由當時的教會法律家開始,然後又得到羅馬法律家的支持,已經開辟了城市的事實上自治之路。他們宣稱已經離開了教宗和帝國的軌道,他們制定了civitas sibi princeps(城市是自己的君主)的理論,巴托洛斯將其系統化和概括。但這一點不應該弄錯。巴托洛斯所想像的城市仍然只是一個自治城市,確實是所有由皇帝行使的權力的代理人,但不是一個真正的城邦,其機構逐漸建立起來。它們幾乎都不得不考慮到帝國代理的問題,儘管它仍然阻礙了通往完全自治的道路,但同樣有利於特定機構的誕生。像佛羅倫薩和比薩這樣的城鎮試圖獲得並成功帝國代理權,然後對皇帝宣誓是有意義的。通過帝國代理,他們經常成功地合法化了他們對他們控制的contado的權力,並加強了他們的機構結構。這些組成部分使他們逐漸確保了自己的城邦地位,更好地界定了那些負責管理他們的責任的權力。

1.3 從君主的權威到國家的權利

在整個十四世紀的歐洲,國家以強大的姿態進入了。基於學術法律思想的區別,公共和私人之間,公法和私法之間的區別,對塑造國家並賦予其政府自治存在做出了實質貢獻。國王和國家從此分開,越來越受到特定的司法體制的制約。這就是為什麼國王現在擔任體現國家,代表國家並代表國家行動的角色。隨著這種新的視野的勝利,權力從君主處轉移到了負責政府和國家命運的國王身上。法律學家和政府理論家們在這一領域應用了所有這些權力,以辨別所有這些權力。在這一領域,十四世紀同時結合了成熟和新穎。成熟,因為它僅僅是鞏固了之前幾個世紀的成果,每當國王和正義的愛好者的肖像逐漸被完善為面對當時的危機和困難而立法的國王時。新穎,因為這個理論是利用一個負責和平,安全和繁榮的王子的有利因素來界定法律的,而這個王子缺乏使他的任務成功的權力:徵稅權。 因此,首先是帝國,在十四世紀,君主仍然出現為一個模糊的人物,既是公共權威,又是私人權威,因為他是一位被選擇的封建領主,並且由於大規模的大公主的共識而被帶到了權力中。儘管在他的職能性質中存在這種持續的雙重性,但是君主始終在與公眾輿論的頑強鬥爭中領導著一種努力,試圖將一種真正的最高領主的神殿聚集起來,將所有一度被授予羅馬皇帝的特權集中在一起。他們中的一些人特別受到重視,首先是司法權。始終與大封建領主分享,但由王子聲稱,其行使被視為和解政策的產物。從路易士·巴伐利亞統治開始,曾經是周遊的帝國德國法院(Deutsches königliches Hofgericht)變得定居,從而有助於賦予帝國其司法國家的特徵。因此,一個中央帝國司法權威的權威得到了肯定,同時也是一個高等法院,負責聽取最重要的案件,也是一個普通的最高法院,所有最終上訴程式都必須在此結束。然而,君主無法成功地控制司法和公共秩序,除非他成功地將封建法(Lehnrecht)與權威分開,並且始終將其與地區法(Landrecht)分開。然而,這就是所發生的事情。依靠這個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法律所有權手段的Lehnrecht,王子們得到了一個整個社會生活領域的控制,並且自認為有權利制定法律。然後,司法權力的真正分配發生了。皇帝在他的法庭上擁有司法權;其他情況下是王子。因此,正義不再成為國家政府的特權,而是成為那些統治者的真正權利,其結構開始圍繞王子權力穩定下來的國家。因此,正義逐漸成為國家權力的一部分,是通過封建法確立的。

在其他地方,處處都在進行相反的發展。西方所有君主都克服了封建制度,收回了他們的司法權。所有理論家的筆下都描繪了君王作為法官的形象,不管是他們個人行使自己的正義還是代表他們行使,這是一個自然的結果。對於十四世紀的法國來說,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克裡斯汀··皮桑(1365–1430)讚美查理五世親自施行正義的方式,以及所有皇家權力的被告人對被委任法官的尖刻批評。讓·格爾松(1363–1429)一直在譴責所有那些出賣他們的判決,犧牲一方的權利,拒絕審判貧困或無辜者的人,而菲力浦··梅齊埃爾(1327–1405)則將他們視為搶劫者和暴君(柱和暴君),他們在王國中像領主一樣統治,與國王對立。無可爭議的是,對國王的正義有信心,即使菲力浦··梅齊埃爾甚至建議國王從義大利法庭中汲取靈感,從而改革整個法國司法制度。但要求一個君主所有的權力在這個領域幾乎沒有任何檢查。一旦領主法院幾乎完全通過上訴,送審和案件交給王冠,以及教會法院通過特權案件嚴格受到控制,王子自然地發現自己被迫,為了確保這一成功,不得不借助於被委任的法官,儘管他們的權限和公正性有限。從巴伊亞法庭到巴黎議會,自十三世紀末以來一直是王國最高司法機構,等級制度變得更加嚴格,權限更加明確,在國王和他的評議會的控制下,成為司法樓的頂端。

與此同時,英格蘭也經歷了類似的演變,即使王室法官的幹預在教會和世俗領主之間遇到了更大的阻力。他們不願意接受他們的權限應該受到限制,並且他們做出的判決應該受到控制。他們還拒絕接受王冠想要將他們所希望的自治基礎不斷證明的不斷責任。然而,到了十四世紀末,王室正義的最終勝利在三個重要領域中得到了確保,這些領域分別是擁有普通訴訟法庭的土地財產和個人財產,擁有國庫法庭的國王財務,以及對國家犯罪的法庭。隨著這種王室司法權力在各地得到確保,它在徵稅權的自然擴展也在各地獲得了擴展。

自註釋者以來,辯論一直是當務之急。司法行動的自然推論是立法權,但在世界統治權的檢查之後,立法權在某種程度上不是立即持有者。整個十三世紀,城邦和民族國家都提出了非常強烈的要求。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他們的事業得到了理解,但是他們擁有什麼權威,有權發布法律?對這個問題給出了多方面的回答。

 

由於相當數量的義大利城市已經遵守了civitates liberae的法規,它們的議會可以自由地頒布statuta,這些法規在數量和質量上常常超過了民族國家的立法。在十四世紀,這些statuta與羅馬法的共存問題仍然存在,後者逐漸形成了一個真正的ius commune,其力量很快就會限制它們的立法自由,就像其他國家的情況一樣,但程度較小。

在伊比利半島和法國,王子的立法能力從此被承認。到處都是“quod principis placuit legis habet vigorem”(君主所喜悅的擁有法律效力)和“princeps legibus solutus est”(君主不受法律約束)這兩個標籤以純粹的力量進入。它們經常被自願地給予廣泛的解釋,使得可能授予王子很大的規範能力,至少在理論上是這樣。事實上,絕對沒有必要在這兩個理解不足的公式中尋找一種類似的條款,來證明王子絕對掌握立法權的一種條款,因為只要他宣稱自己是根據王子的確知而行動,他的立法行動就始終可以在任何情況下得到證明。從這一刻開始,沒有什麼奇怪的是,所有這些國王都被授予了制定法律和憲法......或減少它們或完全撤銷和廢除它們的權利,正如《Songe du Vergier》的作者所說的那樣,法國國王。但是,沒有哪個國家的立法王子的這種能力像英格蘭那樣迅速地通過他的法院行動為法律和地方習俗的統一做出了貢獻,這一程式迅速升格為羅馬法律。對這種授予王子的重大能力的補充是他擁有的審判權,即在他的評議會中審判所有司法失誤的權力,這一權力是愛德華三世在1349年正式委派給他的大臣。因此,公正逐漸通過國王評議會的判例法,然後是擔任擔任者法院的判例法逐漸增長。這很好地展示了司法權力在各種情況下如何構成規範權力的最穩固基礎。

十四世紀的君主和立法者還不斷要求能夠無分歧地行使徵稅權,無論他們想徵稅誰。如果他們沒有完全成功,如果《Songe du Vergier》為整個歐洲提供了一個國王......可以徵收如此特殊的援助,鹽稅,爐灶稅和對他們的子民的徵收的愛德華三世,法國在大約1350年,雖然是政治生活中的一個非常沉重的力量,但從來沒有對徵稅提出任何真正的異議。或者在同一時期,卡斯蒂利亞的情況,其國王的稅收系統,盡管他必須獲得cortes和城鎮征稅的同意,但幾乎沒有受到影響。他們的代表從來沒有成功地限制或共用機構化的王室徵稅權。最後,再看看英格蘭,那裡也有類似的發展。在十三世紀的整個時期,君主們習慣於定期徵收屬民們的個人財產稅,而議會則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對他們的要求做出了積極的回應,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稅收都是如此。在1381年建立新的人頭稅之後,人民對王室徵稅權的反對就來自於人民,這已經足夠提醒君主,那裡或其他地方,總是有必要將權力理論調整到現實的事實。從政治科學的完全孕育到必然地轉向更加謹慎地管理的政府藝術。

 

在這個時期,在法國很少有這樣的論述,然而在整個十四世紀,跨越英倫海峽的這樣的論述似乎更多。這無疑是因為愛德華二世、愛德華三世和理查二世逐漸得出了一個肯定的絕對主義君主制的結論,而這種制度的嚴重挫折是眾所周知的。他們認為自己淩駕於法律之上,免除了一切義務,認為他們的臣民只是被迫服從他們,認為王國是他們的私人財產,他們違反了普通法和法規,赦免罪犯,並規避了國會授權徵稅的需求。這就是為什麼自1308年以來,愛德華二世被迫接受一個對未來具有重大影響的新加冕誓言。除了國王在這個場合作出的傳統承諾之外,他還承諾遵守社區(主要是男爵的社區)建立的公正法律和習俗。這些男爵們在他們1308年的宣言中清楚地表明瞭王冠和王室人物之間的區別,肯定了效忠和忠誠是對王冠而不是對國王的。這些無疑是愛德華二世被1327年國會罷黜的先兆,隨後立即宣佈愛德華三世為國王。新君主過於傾向於加強他的權威,過於嚴厲地控制他的評議會和他的大臣,為1341年的嚴重危機做好了準備。這場危機直到最後以一次妥協告終,其中王室特權進一步被削弱。愛德華三世承認了《大憲章》的至高價值,承諾不在沒有國會判決的情況下解雇任何官員。儘管他在1343年背棄了所有的承諾,但1341年的危機同樣動搖了王室權力,並加強了國會的角色,從此國會被認為是解決國王和他的官員之間衝突的唯一機構,這個爭議問題不再被認為是私人性質的,而是公共性質的。在理查二世統治下,王冠與國會之間的關係一直緊張不安。在1386年至1388年的嚴重危機期間,君主的權威受到了嚴重挑戰。國會真正將自己建立為最高法院,要求對支出進行非常嚴格的控制,並希望在國王缺席四十天時承擔解散的權利。簡單地說,它希望證明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受王權的支配。君主最終不得不接受一個委員會的創建,該委員會授予一年的權力來改革國家。立場變硬,最終以1388年的無情國會告終,使國會成為最終的法律裁判機構,並將至高權力歸於國會。一個拒絕屈服的國王和一個全能的國會之間的斷裂已經實現。從1397年到1399年的最終嘗試,強化他的專制統治,最終導致了他被國會罷黜,其中部分王室特權在亨利四世登基時轉移到了國會,亨利四世同時是由上帝賦予權力並經國會同意的君主。如果英格蘭的君主們更好地控制了他們專制權力的傾向,那麼他們將無疑更好地控制了他們的權力。

這種王子必須環繞自己與持久和開明的評議會,始終受理論家強調的需要,在十四世紀所有國家的政府實踐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法國,這一點非常明顯,以至於查理五世自己宣稱,一個不想被認為是暴政的國王的義務是通過由許多聰明的人,無論是聖職人員還是俗人的評議會來統治。做到這一點,並且遵循亞裡士多德的示範,他也非常願意接受整個思想流派和他的周圍人士的迫切懇求。所有作者都認為評議員是組成政府的一個齒輪,君主不能跳過他們。格爾松敦促查理五世走這條路,寫道全部由評議會決定,你不會後悔的,而克裡斯汀··皮桑(Christine de Pisan)則斷言,君主總是根據科學和判斷力從合適的人中選擇他的評議員。無論是關於他們對公共利益的愛好,他們對真理的感知,還是他們對君主的不可摧毀的忠誠,他們都必須表現出足夠的品質和保證,而這些品質和保證,無論是對公共利益的愛好,他們對真理的感知,還是他們對君主的不可摧毀的忠誠,他們都必須表現出足夠的品質和保證。君主無論在哪裡都似乎保持著對評議會的組成和召集的控制。政治遊戲中的關鍵部分,他與大臣分享了政府任務的最重要部分。

在法國和英格蘭,法務大臣是唯一一個永久存在的大官,這導致了他在王室法庭解體後在國家機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王室家務只限於為君主服務,法務大臣和評議員則是處理所有起草、司法、評議和決策任務的前線。這就是為什麼從13世紀中葉開始,以及在整個歐洲,君主們都圍繞著他們可以信任的人,並對他們加以獎勵,並對他們發誓要保守所有國家秘密。類似的發展逐步進行--1257年之前的英格蘭,在1269年之前的法國,在13世紀下半葉的德國諸侯國,使得國王、他的法務大臣和他的評議員從此成為國家的真正支柱。

由於君主可以隨意召集他想要的人,評議會的組成也很靈活,其職權也很靈活,並不斷向著日益明顯的專門化發展,主要是在評議和次要的司法功能之內。在十四世紀的英格蘭,這一進展尤為明顯,法庭、民事庭和國王法庭,這些法庭自亨利三世統治時期開始逐漸脫離評議會,形成了一個複雜的司法組合,其中每個法庭(現在與評議會只有遠程聯繫)都有其自己的司法權。在法國,類似的發展也發生了,但是這是在較晚的時候,因為直到十三世紀的最後幾十年,議會才開始確立一種不依賴於法庭的自治,直到1340年代才成為最終。然後,評議會充分承擔了它的主要職能,即向國王提供建議,並與他一起行使皇家保留的司法權。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君主國家,評議會在十四世紀的作用無疑更為基本。主要的王權來源於它。這就是為什麼指揮評議會意味著指揮國家,也是為什麼國王的法庭只是一個陰謀的中心,在這個中心,所有的候選人都在爭奪評議會的指導權,該評議會是王子或國王親信的會議。因此,到了中世紀末期,無論是英格蘭的大評議會還是繼續存在的評議會,法國的緊密評議會、私人評議會、秘密評議會或大評議會,德國王子的秘密評議會或米蘭的秘密評議會,所有這些評議會都在某種程度上脫離了他們在早期歷史時期所負責的金融和司法任務,以便更好地為王子提供國家的秘密事務的建議,並與他一起行使他不打算委派的司法權。這就是為什麼只有很少的成員--最多一打--被接納進去,以便在國王身邊成為國家的真正主人。無論是貴族還是市民,律師還是金融家,他們始終是做出決定的來源,是激發管理的部門的脈搏的合適人選。

 

2.2 壓迫性的行政

西方國家在十四世紀的行政結構的複雜性主要是由於在之前幾個世紀中政府官僚機構的不可比擬的崛起所解釋的。它的發展是中央行政部門增加的直接結果。它的僵化、慣性,有時無法適應現代國家的新需求,使得越來越多的地方行政部門的建立成為必要,這些部門能夠一次性且當場解決所有中央政府無法解決的問題,中央政府常常缺乏迅速和有效幹預所需的資訊和行動手段。因此,行政和行政部門被賦予了優先地位,它們的行動與中央政府的衝動越來越獨立,往往也變得像為統治者所負擔的那樣包容。這在十四世紀的法國尤其如此,但在英格蘭則要少得多,而伊比利亞國家所保留的制度則對應了一個中庸之路。

在法國,中央行政部門的人員不斷增加(1314年的palais申請有四位參事,1343年有二十九位;1314年的國會有二十位參事,1343年有六十二位;1316年的chancery有三十名書記,1361年有五十九名),導致地方行政的複雜性越來越大。人們有種印象,即在首都國王的辦公室的職位和代理人增加的同時,全國各地的地方部門和工作人員也必然增加。自從十三世紀中葉以來,bailli從一個無固定地區的漫遊官員變成了一個負責管理具有明確範圍(bailliage)的區域的駐地行政官。十四世紀初,他在這方面是無所不能的,是真正的副王形象。在某種程度上,他是君主的全權代表,在那裡行使所有委託的特權。作為司法行政的負責人,他主持審判,他自己組成了法庭,將那裡的民眾代表與根據他們良好的法律知識而選擇的probi homines(可敬的人)混合在一起。負責收取所有皇家資金,他組織了prévôtés的農場並從中獲得收入,確保了所有徵稅、稅收和罰款的徵收。負責維護公共秩序,他被賦予了真正的法律和秩序的權力,這一權力因為他根據法定權力可以公佈和遵守所有皇家法令,這些法令是根據地方需要適應的。法官、稅收徵收人、立法者,這就是十四世紀初bailli的形象。由國王支付酬金,他直接向國王負責。從他的bailliage解除所有聯繫,他不能成為當地人,也不能擁有任何財產,而且他必須在三年結束時離開,他像一個真正的國家代理人一樣獲得承認,他的身份和職業生涯完全被定義。

但是將所有問題集中在一個人的手中將使bailli成為國家唯一的對話者,在這一點上,國家正在增加和多樣化其中央行政部門。類似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只能在整個王國範圍內進行計劃。通常,這種舉措來自bailli們自己,從1320年代開始,他們不等待中央政府的邀請,就與合作者團結起來,這種行動最終會對他們反彈。最初由他們選擇,這些官員逐漸獲得了某種自主權,然後由國王自己任命他們,使他們成為他真正的代理人。這當然是收款人的情況。自從十三世紀末以來,負責收集和處理bailli控制下資金的收款人成為了真正的皇家收款人,根據費利普公平的一項法令,禁止所有bailli幹預資金的處理。類似的發展使得bailli的副手,負責協助他完成他的司法任務自從十三世紀末以來,成為真正的皇家法官。儘管人民一再否認bailli可以委託他的司法管轄區域中的任何範圍,但是王室不得不在1389年批准這一發展。然後,它從中獲利,使這些司法部長成為真正的皇家法官,由它任命並直接控制。在財政和金融部門,最後,bailliage機構經歷了同樣的權力削弱。自從1355年戰爭徵收了沉重的暖爐稅(fouages)以來,這些稅收的徵收完全逃脫了baillis的控制,最初由三級大會委任的官員,然後由國王提名的élus接管。他們的地區與bailliage根本無關,而是選舉。

在伊比利亞王國,地方的遠程生活,政府通常知之甚少,迫使君主設計一個複雜的行政管理系統,負責在現場擴展他們的行動。一個通用方案,隨時可以進行適應,主導了地方行政的組織。在整個王國,管理省份的責任委託給了一位merinoadelantado,如果他被安排在經濟或戰略上重要的地區的領導位置,則有時被稱為市長。所有這些代理人都以憑藉一項詳細列出其權力的特許狀形式從國王那裡獲得了授權。因此,他們也被賦予了完整的法定權力,以管理他們的merindad,加強其安全性、法律和秩序以及司法。如果國王是未成年人,或者他不在場,例如在十四世紀初的納瓦拉王國,那麼這些權力將增加,當時merino被授予權力可以任命皇家城堡的alcaytes並代表國王接受他們的效忠誓言,而唯獨這個權力理論上依賴於國王。因此,merindad構成了一個真正的自治單位,在這裡merino與一整群僅向他負責且在他的推薦下找到職位的官員一起行使他的權力。尤其是他的justicia和他的收款人。這些官員有時會忘記他們代表中央政府,因此他們會誘惑濫用權力。

最幸運的是,諸侯和城鎮的人們在國王的議會上總是能回應他們的職責,從不缺席。這就是為什麼阿拉貢的國王要經常旅行。他們認為展示他們與臣民的親近是重要的,以便聽取他們的抱怨,無論是在丹尼亞、米諾卡還是特魯埃爾。至於納瓦拉的國王,他們適應了法國的要求制度,這使他們能夠始終瞭解他們王國的情況。對這些區域性行政結構的延伸行動,國王添加了baylle的機構,一個負責代表國王面對議會的代理人,並向中央政府傳達城市所有的抱怨。如果他的行動處理得當,這總是為開始國王和他的臣民之間的真正對話創造了機會。因此,在西班牙和法國,復雜性無疑主宰了十四世紀的地方行政結構。

在英格蘭也是如此,但無疑要小得多。自從十世紀以來,由全能的議員支配,領土行政逐漸多樣化,使得在十四世紀,這個官員成為了國王的代表,而慢慢失去了他的大部分權力,就像法國國王的bailli一樣。自從1242年以來,escheators在財務事務上剝奪了他的主要權力。此外,自從亨利二世統治以來,逐步減少其司法權力範圍的政策就未曾停止在這個方向上發揮作用。在郡的司法巡迴法庭上,從韋斯敏斯特派駐的法官取代了議員在郡法庭的開庭,並逐漸成立了coroners的機構,他們的主要任務是進行調查,如果一個人死了,旨在使陪審團能夠將被告送交流動法官。在減少議員權力的這一方面,十三世紀的君主們逐漸建立了和平維持者機構,這些官員在軍事和法律秩序領域中的角色是使他們在1362年成為了真正的和平維持者。他們看起來是永久性法官,同時具有決策和執行權,無論是在司法還是行政方面。他們被要求成為其地區最重要的官員,並逐漸剝奪了議員所有權力的內容,而這些權力的核心仍然是在縣傳遞國王的文書。這仍然是一項重要的特權,因為中央官僚機構的規模和發展不斷增加,檔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因此,就像十四世紀的西方其他國家一樣,英格蘭行政的主要特點在於其官員的眾多。無論是由國王任命但不由他支付的,如議員、escheators和和平維持者,還是由郡法庭選擇的,如coroners,他們都有助於使地方行政呈現出非常獨立的印象。這種感覺還得到了眾多免稅權(豁免管轄權)和司法部門高度自治的加強,特別是陪審團制度。現實更加微妙。雖然英國君主曾經賦予所有這些地方當局一定程度的自治權,但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期望他們提供無償服務,他們嚴格規定了這些服務的範圍。但事情並不止於此。由王子指定或由當地人選擇的這些當局的角色主要是執行從韋斯敏斯特發出的命令。由於這些職位都沒有酬金,它們只能由富裕的個人擔任,最常見的是土地所有者,無論是否騎士,他們總是關心維護已建立的秩序,並且因此確保王室命令得到遵守。由於他們的努力,也通過他們的代理,王子和國家之間建立了富有成效的對話,這種對話註定要在議會的框架內繼續下去。相反,在法國,這種對話幾乎只能通過代表性的議會來進行;由君主支付酬金且日益成為職業行政人員的地方行政官員——既沒有興趣也沒有資格進行類似的對話。

 

2.3 必要的對話

代表制度主導了整個十四世紀統治者與國家的關係的歷史。這個世紀無處不是一個通過三級會議和省會議進行對話的時期,或者在英格蘭,在議會的框架內。為什麼會建立這樣的對話,以及它是如何能夠繼續下去的呢?

這些對話機構之所以在十四世紀加強了它們的地位,並不是偶然的。許多機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一個世紀,而另一些則隨著封建制度的出現而誕生,但所有這些機構,毫無例外地,在十四世紀達到了頂峰。簡而言之,因為在這個充滿危機和困難的世紀裡,國家更需要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面對一位不斷強調其權力的君主和行政機構。在法國,戰爭和財政困難;在低地國家,王室缺少男性繼承人;在德國的諸侯國,繼承財產不斷地分裂;在1382年的匈牙利,隨著路易大帝去世後的國家危機——這些都是解釋三級會議不可抗拒的發展的因素。

除了它們的差異之外,它們在組織上都遵循一個共同的模式,這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基於教會的會議上。從此時起,教會的會議成為了成熟的會議,使得能夠對代表和協商的各種方法進行試驗。那句話,凡事關乎所有人的事情,應由所有人批准,迫使大家承認,這條規則逐漸被所有政治會議所採納,無論是1295年英國議會還是逐漸被整個大陸的所有三級會議所採納。贊成這一規則意味著必須強制解決代表問題,因為不同三級會議的代表都無法參加會議。正是因為在十三世紀代理方法的進步,代表們逐漸被任命,而他們的選民委派了首先是有限的權力,即聽和報告,然後是慢慢地並且帶有許多保留,一個充分的權力,這使他們至少在理論上被授權自由行使。

除了法律方法的發展,十四世紀還見證了三級會議組成的大幅擴大。直到十三世紀中葉,主要召集的是貴族和神職人員的代表。從那時起,代表們逐漸、一點一點地進入了城鎮的代表。這在法國尤其明顯。經過聖路易的幾次嘗試後,十四世紀君主的政策是盡可能廣泛地向城鎮的代表擴展代表權。在帝國,也有一個非常相似但是晚些的發展,在1362年,城鎮的代表第一次參加了蒂羅爾的三級會議。因此,這些會議——自從這個表達在十三世紀末出現以來越來越被稱為三級會議’——在整個大陸的所有地區以及國家層面上變得普遍。在英格蘭,由於議會同時擁有與大陸上的三級會議相同的權力,但更重要的是,具有相當的司法和立法權力,進化是不同的。

這是交給這些對話機構的角色所設定的問題,無論它們是三級會議還是議會。經過一段試錯期之後,在十四世紀,這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確定下來。除了王子與國家溝通的渴望,以及他的臣民代表所表達的希望與他見面外,這些會議總是被召集來解決具體的問題。它們彷彿是真正的政府機構,旨在提出對王子無法或大多數情況下無法單獨解決的問題的解決方案。貨幣問題似乎一直是這些首次會議的核心問題。它們主宰了十三世紀的活動。此後,貨幣不再是王子的關注重點,就像封建時期那樣。這就是為什麼神職人員、貴族和市民通過他們在三級會議中的代表,意圖控制貨幣政策的很大部分,特別是在貨幣的變動方面。他們在各地都有很大的影響。愛德華三世在1352年同意不採取任何行動而不經下議院同意,約翰大帝在1355年對三級會議做出了類似的承諾,而下一年,布拉班特的珍妮和溫塞斯拉斯承諾不在未經諮詢國家的情況下採取任何行動。

在十四世紀,戰爭及其財政問題的加劇使貨幣監管的問題淡化了。毫無疑問,代表會議之所以能夠成功地發展,主要是由於戰爭的持續性。在十四世紀,君主們從他們的三級會議或議會那裡尋求的是財政援助,而不是關於作戰的建議或意見,同時試圖說服他們,必要性和緊急情況總是正確的,他們同意徵收新稅收。由於戰爭持續下去,他們也不得不繼續下去。但是,永久徵稅的原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君主不得不承認,只有在需要和他們臣民代表的同意下,才能徵收稅款。三級會議和議會甚至常常對統治者施加更嚴格的規定。因為不是議會在1340年任命了委員來監督他們同意的稅收的徵收,而是蘭格多伊爾的三級會議在1355年成立了整個援助管理委員會,以控制從評估到徵收的全部援助管理。

對於會議所扮演的角色,這是一個重要的十年。事實上,十四世紀中葉標誌著它們的鼎盛時期。儘管英國議會成功地使其勝利永久化,但其他國家的三級會議卻是另一回事。那些傳統上被稱為三級會議的組織失去了一部分份量,並且從此更多地與省會議討論其領土的防衛和補助金的發放。這為他們的代表提供了機會,以提出投訴,而王子有時則可能在仔細審查後將其轉化為法令。這在法國經常發生,也發生在西班牙,那裡的皇家議會在制定加泰羅尼亞的憲法和阿拉貢的法令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英格蘭,由於議會在財政事務上的角色越來越強大,它明顯地傾向於在司法事務上失去其權力,以加強其規範能力。它收到的個別請願書直到十三世紀末才增加到如果認為合適就向國王發送的集體請願書。因此,在1327年,一份共同的請願書首次誕生,成為議會國王所頒布的法令。這一程式發展到如此之大,以至於議會收到的個別請願書越來越少,見證了其法院的空虛,因此在十四世紀中葉成為了真正的立法機構。這是一種獨特的演變,沒有任何西方國家有過,即使三級會議在各地某種程度上都是重要法令的提出者,有時候通過它們的投訴強制實施。

但是,它們並沒有被定期召開,以使其活動真正制度化。會議一般很短,最多幾天,它們的節奏取決於王子的意願,除非在加泰羅尼亞或阿拉貢,那裡在十四世紀初召開常年會議的做法變得普遍。但是,即使在那裡,理論也遠遠落後於現實。相比之下,英國議會的平均持續時間大約是三個星期,在十四世紀幾乎每年都會開會。由於幾乎總是召集同一批貴族到上議院,並且許多騎士和市民代表經常連續參加多個下議院,因此可以更好地理解這樣的連續性如何使議會迅速地鞏固了其權力,以對抗君主的權力。與三級會議相比,沒有任何類似的情況,即使一些,比如阿拉貢的那些,成功地在十四世紀發展了永久委員會,負責在會議之間擴展它們的活動,以強迫對王子進行持續對話。

對話’——這是在整個十四世紀統治理論和實踐中支配著的關鍵詞。一個在各方面加強其掌握的國家面臨著一個開始組織自己的國家。逐漸擺脫封建制度,它不再準備回到服從中,而是在與一位沒有人質疑其權力,但每個人都希望看到其受到規範和行使有限的王子相對立的同時發出了聲音。這個政治演變的十四世紀有兩個強勁的時期。直到大約1340年左右,由律師所帶來的快速擴張持續加強了王權。無處不在的國家的大機構及其官員,其人數不斷增加,保證了它的成功。但隨著戰爭的到來和隨之而來的危機,這種熱情被破壞了。從西班牙到英格蘭,從匈牙利到法國,一股民主之風興起,提醒王子們,在這場政治遊戲中,他們必須聽取他們臣民的聲音,並與代表他們的人打交道。

 

第三章 宗教思想與表達的潮流 在十四世紀,宗教思想的主要決定因素,最終將影響到公共崇拜和私人祈禱的各個方面,是在前一個世紀集中的努力,按照一個共識的神學語言來陳述、邏輯地解決問題,從而確立了一種一致的宗教教育方法。有關上帝與世界的關係、人類靈魂和救贖的永恆問題雖然沒有解決,但它們已經成功地被包容在一個抽象而主要是亞裡士多德式的語言中,並且通常由在巴黎或牛津、劍橋以及僧侶學校的衛星學校受過訓練且有意識的精英進行討論。嘗試解決這些問題已經創建並繼續創建了更具或少具凝聚力的哲學綜合體。由聖道修士促進並在1323年他的封聖後普遍知曉的托馬斯·阿奎納的綜合體,在本世紀的前幾十年,與法蘭西斯科派的醫生唐斯·斯科迪斯、彼得·奧裡奧爾和弗朗索瓦··梅伊龍斯等人相關的更無形的思想體系相匹敵:其中,當代邏輯的影響大約二十年後帶來了一次對神學語言的重要重新審查,這與威廉·奧卡姆有關,而隨著宗教思想的道德和社會方面開始主導辯論,對奧古斯丁思想的積極回歸也隨之而來。這些思想體系並沒有創建出獨立的思想學派:十四世紀的幾乎所有神學家都是獨立思想家,可以廣義地歸為奧古斯丁派、托馬斯派、斯科特派或現代派的追隨者。他們通過共同的術語和概念以及共同的分析訓練而聯合起來,使得本世紀豐富的宗教文學的概念結構的大部分都是他們的遺產:雷蒙·盧爾的通過記憶、理解和意志的冥想、邁斯特·埃克哈特的靈魂的基礎、贊·魯伊斯布魯克的本質統一和《忘卻之雲》的赤裸愛的概念都是,或源自,神學家的思想。

在十四世紀的過程中,神學家的學習在整個歐洲擴散開來,透過大學的新神學系和無數的大教堂、修道院和僧侶學校,並且與以往更直接地專注於個人所面臨的道德和牧養問題。神學家開始在教會的管理中發揮積極作用:與像阿奎納斯、亨利·根特或彼得·約翰·奧利維等十三世紀的醫生所填充的教學和思辨工作相比,他們的後繼者在世俗和教會事務中的經歷以及傳教士和審問官的工作深刻地改變了他們的思想。例如,Pierre de la Palud OP離開巴黎學校,爭論約翰二十二世教宗反對法蘭西斯科派貧困的案件,然後作為耶路撒冷的主教來推廣十字軍(1317–42年)。理查·菲茨拉爾夫,牛津的世俗醫生,在辯論中服務於貝內迪克托十二世和克萊門特六世,與希臘和亞美尼亞教士辯論,並在1360年作為阿馬爾大主教和對抗修士的苦口婆心的反對者結束了他的職業生涯;捷克神學家阿達爾伯特·蘭孔尼斯(逝於1388年),曾在巴黎和牛津學習,曾擔任查理四世皇帝的文書和宮廷傳教士,並支持波希米亞的改革運動;彼得·菲拉吉(坎迪亞的)OFM,一位克裡特的修士,在帕多瓦、牛津和巴黎學習,推廣天主教教義在立陶宛,被任命為各個倫巴第教區的主教,充當米蘭公爵的使節,最終被選為教皇亞歷山大五世(1409-10)。在每一個案例中,實踐經驗重新聚焦這些神學家的興趣和思想,將對牧師的牧養工作直接影響的方面置於前沿。因此,這有時導致尖銳的爭議,其中既涉及神學家又涉及教會法學家,有時甚至在羅馬教廷之前進行司法程式。例如,對基督和門徒的貧困問題,觸及了方濟各會的召喚,在約翰二十二世的教宗統治時期引發了該會的危機,而在中世紀中葉,修士與世俗牧師的關係引發了一場關於教會財產及其聖經根據的平行辯論,從1350年菲茨拉爾夫首次在亞維儂提出此問題開始,一直持續到本世紀末以及以後。

對於教會信徒的宗教而言,相對較不戲劇性但同樣重要的是歐洲牧師的神學教育的緩慢進步。在1300年,主教甚至一個教區牧師都很少有機會上過學校,即使在英格蘭,一個有學問的牧師可能取得了最大的進步;例如,在維也納省,例如,大主教和他的五位輔助主教中沒有人被認為曾受過教育,而且僅有一位他們最近的前任,未被確認的萬歲的主教亨利·日內瓦,曾在大學接受過教育——在他的情況下是波隆那。另一方面,許多大教堂教士團和一些修道院已開始任命訓練有素的修士為講師,並且在許多歐洲城鎮,修士教會的學校受到了世俗牧師甚至是平信徒的歡迎。拉米吉奧·德爾·吉羅拉米OP作為聖瑪麗亞·諾維拉的講師(約1275-1315年)的工作受到佛羅倫斯市政府的重視,而且很可能是埃爾福特和科隆的修士學校在早期大學不存在的情況下能夠在德國和東歐傳播神學知識的原因。隨著世紀的進展,修士學校不斷增加,並且在適當的時候,新的神學系在大學開始培養出教區牧師、大教堂領隊和主教,以及修士。到1414年,康斯坦茨大公會議集結時,神學博士在主教中佔據了相當大的少數,而更多的人則是法令博士;在大公會議的有效領導中,大學受過教育的牧師比例是壓倒性的。

因此,法學家與神學家一樣參與了定義牧師牧養使命的工作。波隆那作為羅馬法和教會法研究中心的早期成功在十三世紀得到了模仿,巴黎、牛津、奧爾良、蒙彼利埃、薩拉曼卡等地都設立了教會法系;許多他們的校友都具有強烈的福音宣教目的,無論是在基督教界的邊界之外開展的宣教工作,還是在那些地方保護正統信仰和實踐並傳播基督教教義。例如,為Frejus1300年)和阿維尼翁(1310年)的主教的雅克·杜埃斯博士,後來於1316年成為教皇約翰二十二世。教會法,作為對當前教會問題和關注作出反應的活法,已由十三世紀的教會法專家塑造,以實現第四次拉特朗大公會議的牧養理想,到本世紀末,一些簡單實用的文學作品為牧師、告解司祭和教區牧師提供了指導。在十四世紀流行的摘要中,包括孟德的大主教Guillaume Durand的兩部重要作品,《法鏡》(約1274年)和《神聖儀式理性》,分別作為牧師的法定和禮儀義務的手冊;John of Freiburg的《告解司祭摘要》,這是一部關於教區牧師的法律、神學和實用指南的摘要(1295-1302年)的使用更加普遍。這些實用文學既影響了牧師的實踐,也受到了經驗的影響;世紀末,讓·格爾松的《三部曲》和其他牧養書籍中形成了一個新的綜合體,它更加敏感,雖然對人類的弱點沒有更多寬容。這些作品在十五世紀及以後一直保持著影響。

這些教導的實質通過兩個主要途徑傳遞給了平信徒。最廣泛的可能是講道的媒介,這在城鎮甚至鄉村社區的生活中變得越來越頻繁。數不清的講道作品保存了下來,它們的形式最初是對聖經文本的學術闡述,但不斷地修改以符合未受教育的聽眾,其內容則以寓言或軼事加以通俗化,並帶有簡單的道德教訓。修士們是通俗講道的先驅:他們的風格從羅伯特·霍爾科特OP的精緻古典故事到Bertrand de la Tour樞機的簡單民間利益的生動佈道,再到菲利波··蒙特卡萊裡奧OFM的優雅修辭轉折,都是根據不同的聽眾而進行調整的。儘管絕大多數講道都是以拉丁文保存的,但顯然它們通常是用白話文發表的,而且常常產生強大的影響。像加泰羅尼亞的多明我修士文森特·費雷爾(1399年至1419年間)在戶外向大眾講道一樣,被認為對公眾與會的影響深遠,而在英格蘭和波希米亞,對於羅拉德教士和胡西特教士也有同樣的擔憂。

 

在其最佳狀態下,講道是一種強有力的說服工具,對發展白話文學的影響深遠。然而,宗教學校思想傳達到平信徒的第二個媒介在個人良心的更深層次上可能更有效:私下告解的日益普及。這也是修士們開發的,並且在十四世紀期間,至少是較為實質的平信徒定期進行個人告解變得普遍,盡管不是普遍地向乞丐告解。用於指導告解司祭的文學很豐富;Summae Casuum,教會法院前案例和其他材料的集合,如OFM的巴塞洛繆·皮薩的Summa Pisanella,提供了對告解者的詳細建議和提問計劃。在可以追溯到告解的影響的地方,通過私下反省的實踐,促進了告解者的獨立宗教思想;亨利·格羅斯蒙公爵的《聖藥之書》(Livre de Seyntz Medicines),是關於罪惡及其治療方法的新鮮原創論述,就是對懺悔聖事的一個成果。在本世紀的下半葉,歐洲貴族中普遍開始擁有一本個性化的祈禱書或時課書;時課書起源於聖經詩篇,發展成為私人祈禱的摘要,最受歡迎的聖人辦公室和源自默想作品的祈禱,根據個人喜好;例如,位於羅德茲教區的一個晚14世紀的例子,現在位於格拉斯哥圖書館,包含了一個以普羅旺斯語進行的聖誕彌撒和晚禱,其中包括懺悔詩篇和禱文,顯然是為一位平信徒所有。

傳統上,宗教虔誠的最公開和共同的方面專注於地方聖人,這些地方聖人的無數例子起源於晚期古代或早期中世紀,通常只在大眾的讚揚中被封聖,而在十四世紀仍受到崇拜。例如,聖庫斯伯特,杜倫的主保,他的墓地是教區居民發誓或接受十字架聖物的最嚴肅場所;或者巴塞羅那的主保聖人聖艾拉利亞,阿拉貢國王圍繞她的墓地(1339年完工)重建地下室,以容納朝聖者,在教堂上方放置了一尊哥特式聖像。一個地區性的崇拜也可能聚焦在一位新被認可的聖人及其遺物上:其中一個最奇怪的是那不勒斯王國的福薩諾瓦修道院對托馬斯·阿奎那的崇拜,早在他1323年的宣聖之前,修士和平信徒,包括聖人的家人,與多明我修士爭奪他的分解身體的部分:其中一個結果是他的一些親筆寫作作為遺物保存在那不勒斯的修道院中。

地方聖人的崇拜在穩定、公認良好的社區中達到了最大程度的定義,這些社區倚賴一個單一的、不共用的中保者。然而,越來越多歐洲人的生涯使他們具有流動性,因此不太傾向於崇拜特定地點和神殿。他們的宗教需求有時通過朝聖崇拜來滿足,比如聖雅各伯大帝在康波斯特拉的朝聖崇拜或坎特伯雷的聖托馬斯貝克特朝聖崇拜,或者在世紀末通過對隱士聖羅切(約1380年逝世)的崇拜,他的崇拜成為了對抗瘟疫的預防措施。這些未有地方限制的精神保護神中最有力的一位當然是聖母;她的崇拜,在東方基督教中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建立,從12世紀開始,在西方採取了個人和親密的調子,這部分來自於與基督的人性的聯繫,部分來自於宮廷愛情的理想。隨著聖伯爾納多的祝福以及方濟各會和尤其是加爾默羅會傳教士的積極傳播,致力於瑪利亞的各種慶典和私人祈禱在十四世紀變得越來越受歡迎:顯現在無數祭壇畫中的預報,聖家庭,其次是聖安妮和聖母的陳述;升天節;天使經,到1400年,通常在中午和晚上都會觀察;和玫瑰經,一種隨著現代敬虔的到來而日益流行的私人祈禱輔助工具。

與公共禮儀相比,瑪利亞的崇拜同樣可以在私下表達,其增長是平信徒中個人宗教繁榮的一個方面。它與許多崇拜並列,通常起源於個人崇拜,並發展成公開節日,與基督的化身或受難有關,例如變容節,荊冠,五傷和聖名。相比之下,由於源自彌撒的規範,聖體的崇拜保留了一個公共和共同的特徵,同時同樣吸引著對基督苦難的個人憐憫,因此在隨後的世紀中,它成為了禮儀年中各個辦公室可以通過內心的敬虔之水得到更新的途徑。聖體崇拜源於1240年之前的列日貝吉讀物(beguines),最終於1317年獲得普遍地位,在各地的平信徒宗教兄弟會中迅速得到了支持,特別是在城鎮中;聖體遊行,與市民自豪感相關的統一儀式,有時是為了希望或紀念地方聖體奇蹟而進行的,也越來越多。到了15世紀,遊行成為當地熱情劇再現的焦點。聖體崇拜所體現的對聖體的個人化觸動了一根敏感的神經,刺激了廣泛的個人回應,並且不足為奇,它的適當觀察方式在1400年前後引起了激烈的爭議。聖體公會只是各種各樣的團體中的一類,這些團體包括行會,這些行會在義大利的大型製造業城鎮中最發達,通常具有宗教方面,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後,它們的目的變得更加明確,因為越來越多的男女平信徒尋求一種特定形式來實現他們的慈善或宗教志向。建立和運行醫院可能是修會最常見的活動,例如位於錫耶納的Scala醫院,那裡的聖凱瑟琳曾經照顧病人,或者阿維尼翁的聖本尼澤特醫院。自13世紀起來源於修會紀律的旗手(disciplinati)是另一個種類,他們致力於在南歐城鎮通過互相鞭打進行公開的贖罪;在許多地方的團體中組織起來,他們的成員主要是工匠,他們常常將鞭打與聖體的崇拜結合起來,比如在錫耶納,或者是聖名的崇拜,就像巴塞羅那的團體一樣。他們在教會當局中引起了更多的猜疑而不是鼓勵,因為他們得到了廣泛的平信徒支持。然而,為一群基督徒的罪行承擔公開的苦行的想法源自於修道院的紀律,它的受歡迎程度是14世紀平信徒積極發展早期修道院宗教思想的許多指標之一。

 

這個協會可能成為許多狂熱信徒組織的典範,這些組織因其非正統的信仰和實踐在十三世紀被教會當局譴責並壓制。這些異端的團體的凝聚力存在爭議。它們大多源於12世紀晚期的宗教激動,但卡塔爾人或奧爾比人,他們的二元原則和完美主義者階層在義大利和法國南部吸引了眾多信徒,到1300年只在一些山村中倖存下來,幾年後可能完全消失。14世紀的瓦爾登賽教會是早期對使徒貧困和精神簡樸理想的熱情的後裔,這是一個不同的問題。他們也在高山村莊中存續,主要在阿爾卑斯山區,盡管他們是否意識到自己屬於一個獨立教派的程度尚不確定。此外,他們已經滲透到德國,在一些西部和南部城鎮以及東部邊境地區的一些村莊中可以找到小團體,顯然是由隱秘的遊方大師服務。儘管他們的獨特性雖然有限,但他們似乎普遍不受鄰居的歡迎,而且在1392年至1401年之間,德國各地根除他們的共同努力是建立在堅實的公眾支持之上的。它並不完全成功;一些瓦爾登賽人倖存下來,受到胡斯派人的歡迎,被視為真正宗教的火炬手。但總的來說,他們和其他對貧困的狂熱信徒,如義大利的弗拉蒂切利派,在流行的宗教實踐中幾乎沒有產生影響。

由於兄弟會是公共組織,它們本身並不為許多平信徒,特別是女性,尋求個人宗教經歷的人提供精神食糧,盡管它們可能使私人主動更容易。有證據顯示,在整個歐洲的一些地方,特別是在晚14世紀,平信徒和牧師都在認真地思考宗教生活的正確外在形式,無論是修道院的職業,修士的福音生活,隱士或隱修者的孤獨呼召,還是在世界上的沉思生活,即混合生活。儘管該主題的大量文學來自牧師的訓練筆,但它經常是由平信徒對建議的需求所引發的:瓦爾特·希爾頓(Walter Hilton)撰寫了一篇關於宗教生活的效用的論文,以指導大衣櫥控制者的方濟會聖希爾達(Carthusian)的呼召,亞當·霍爾斯利(Adam Horsley)和格爾森(Gerson)向他的姐妹們發表了一系列關於冥想的論文。是否加入修道院的問題,以及如果是,哪一個規則或社區適合特定的呼召,似乎特別尖銳地向已經踏上職業生涯的訓練有素的人提出。在修道院和遊行會的內部,人們開始意識到,在一般宗教術語中,對各種宗教秩序生活方式的一些辯護是必要的,而這種辯護可能意味著改革。本篤十二世為所有主要宗教秩序發布了新的憲章,盡管實施起來有些不完美,但它鼓勵了對遊行會和修道院規則的反思。巴爾諾羅穆的巴塔羅穆瓦(Bartholomew of Pisa)於1385年左右寫了一篇有關方濟會適應基督生活的辯護論;更早些時候,一系列有關本篤會新生的指導的小冊子在伯裡聖愛德蒙(Bury St Edmunds)匿名撰寫。這些作品在它們的出處之外,可能並不廣泛閱讀,但它們顯示了作者對當代觀點和期望的意識。

 

1280年至1320年間,推動宗教思想推到頂峰的先驅者是巴黎的世俗大師亨利·甘特(Henry of Ghent,卒於1293年),他的一系列大量的問答和爭議性問題迅速而廣泛地傳播開來。在各種標題下,他探討了作為人類智慧所呈現的存在的基本本質,將心智中與生俱來的想法,如潛力或存在,與感官所感知的物質現實進行了對比。將這些非常熟悉的概念提升到一個新的抽象層次,他提出了兩個完全不同的存在秩序,一個是作為感官呈現的存在世界,源於創造,另一個是作為心智內在已知的本質世界,其起源於神聖智慧的行程。因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刺激性的不確定區分:本質的永恆和上帝的永恆之間的區別;本質的抽象和個體物質的具體性質之間的區別;本質的無差別性和單一性和普遍性的具體特性之間的區別。他的繼承者,特別是唐·斯科圖斯,試圖彌合他所創造的本質與存在之間的鴻溝;作為可能世界與實際世界之間鮮明對比的形式,它將引發十四世紀神學家探索上帝全能的邏輯界限。然而,上帝無所不能的強大力量與人類的偶然性之間日益加劇的緊張感並不僅僅局限於學校,正如十四世紀的許多虔誠文學所顯示的那樣。亨利僅僅用邏輯的語言陳述了這一點,而他之後的神學家則試圖解決這些問題,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在幾個不同層次的宗教思想中主導性的。

亨利·甘特對這些問題的構思為他的後繼者提供了一個文本,其中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當然是牛津訓練有素的方濟各神學家,也是巴黎和科隆的教師,他在1308年早逝之前的十年裡進行了活躍。斯科圖斯試圖通過存在本身的概念來彌合由他的前任提出的本質和存在之間的分裂,作為知識的對象。人對上帝的知識是有限的:存在我們構想的上帝(theologia nostra)與上帝的本真性質(theologia Dei)之間存在著區別。他意識到了人類理解上帝的限制,但遵循奧古斯丁和安瑟爾姆相信他們在試圖理解他們所信仰的東西時是有價值的,他試圖通過人類自由意志的概念來理解上帝意志的自由本質。人的意志在於對相反行為的自由,例如燃燒或不燃燒,傾向於相反的對象並產生相反的效果。它本身是多變的,因此是不完美的,但它仍然在其作為主動潛力或因果原則的特性中具有上帝意志的痕跡,這是創造力的原則。但人的意志受到理性和自然傾向的影響,即愛善自愛,這種愛是由上帝的免費恩寵完善的,使得良好的意志真正且內在地自由。上帝完美的意志自由缺乏人類的變動性,而是具有堅定的意志或堅定的意志,這是其理性傾向的完美;因此,它既完全確定又完全自由。像創造本身一樣,基督的化身是上帝愛的絕對自由行為,獨立於人類因果關係之外;它不能僅僅是原罪的結果。斯科圖斯通過辯護瑪利亞的無玷懷孕的方濟會教義,將她與基督的關係,即她的母親身份,置於亞當原罪的繼承之外。

在斯科圖斯思想中特有的豐富感知中,包括單義性、存在的存在和haecceitas,即它們的這種特質——這本身是對方濟會更喜歡主張事物在其不可歸納的個體性中是可以知道的這一觀點的發展,他強烈地辯護了這一觀點——人類意志的自由作為一種與上帝完美自由相共用的完美,也許是最有力的宗教觀念。與他的大部分思想一樣,它植根於方濟會神學和靈性,具有強烈和具體的個體感,專注於神聖和人類意志在慈善或愛中的完美,並將神學解釋為一種實踐而不是一種推理科學;對於斯科圖斯來說,神學是自由和其在慈善中的完善的科學,與哲學不同,哲學是自然科學,是原因和必然結果的領域。他的成就在於將它們重新解釋為亨利·甘特對實際和可能存在以及什麼是自由和什麼是上帝必然性的概念進行了精煉,使它們在直到十四世紀新邏輯產生的影響下保持了智力上的一致性和力量。如果他活得更長時間,他可能會從他的神學教學的紀律性中走出來。即使在他最技術性的作品中,也有一些跡象表明,他對上帝本質的分析是建立在默觀的遠景之上:在他結束他的晚期論文《關於第一原則》時,他先用學校的語言祈禱上帝,然後用更神秘的術語說道:你慷慨地傳遞了你的善行,你是無限的善,對你來說,每一個個體以其自己的方式都歸向你作為它的最終目的。

在學術神學的共和國中,斯科圖斯對當時的問題的解決方案被許多獨立思想家討論、修改和發展;斯科圖斯主義作為一種教義體系從未取得比較一致的成果。它們在維護人類自由和個性在上帝全能與生物和自然法則之間的許多不和諧的回應中是最有效的,這是一個關於上帝的慷慨恩寵和人的功德的道德問題。這些問題首先且最尖銳地關注神學家,但以某種形式它們關注著更廣泛的信眾群體:根據威廉·奧坎的說法,普通人和老婦女經常就偶然性和自由意志的問題問神學家,而這些問題也在英國宗教詩人所思考的範圍內。斯科圖斯去世不久之後,由主要由英國邏輯學家和神學家組成的團體開始簡化神學辯論的術語,並將其置於更嚴格的邏輯之下;這項任務主要是由威廉·奧坎等方濟會神學家在1320年前後進行的,雖然不是專門的。 “terminist”邏輯的使用,對術語屬性的分析,以及引入物理學的度量語言,將注意力集中在認識上帝和信仰真理的界限等認識論問題上;隨著每一次新的現代邏輯應用,基督教神學命題的一致體系變得越來越少,使得神學越來越脫離自然秩序,只有接受的基督教教義才能擺脫不確定性。到了1320年代,首先是在牛津,很快也在巴黎,那裡的英國邏輯越來越流行,像本質和存在這樣的形而上學問題正在消退。

然而,在十四世紀中葉,神學並沒有忘記亨利·甘特及其同代人所闡明的偉大宗教問題。在方濟各神學家的手中,如亞當·伍德漢(Adam Woodham)、奧斯丁(Austin)的方濟會修士(如裡米尼的葛列格裡)或世俗大師(如托馬斯·布拉德沃丁和理查·菲茲拉爾夫),辯論集中在兩個主要的、相互關聯的問題上:神的預知如何與未來的偶然事件相協調,即由人類意志決定的事件,以及上帝的慷慨恩寵如何與沒有任何人類行動所引起的人的功德相關聯而不動搖自由意志的概念。在一個由上帝全能的思想主宰的神學中保留人類選擇的必要性,導致一些神學家採取半伯拉格派的觀點,為救贖的人類功德辯護,如亞當·伍德漢或巴黎神學家約翰·米爾科特。但輿論之潮正強烈地向相反的方向流動,對這些觀點的陳述僅僅引起了奧古斯丁派的對手對不再被視為僅僅是學術差異的觀點的譴責,而是視為對信仰本身的挑戰。對於參與救贖任務的人類的辯護者來說,根據布拉德沃丁的說法,他們是忘恩負義者和恩典的敵人,他們對自由意志的合理性和經驗的引用是一種瘋狂。雖然在他關於預定論的偉大辯護著作《反蔔拉格派的上帝原因》(De Causa Dei contra Pelagianos)中,他試圖調和他的觀點,即每一個事件都是必然發生的,但至少形式上存在人的自由意志,但他對上帝的恩寵是完全慷慨的,它引起,而不是回應,人的功德,這一深刻的信念使得他的思想從學術問題的約束中突破出來。

 

在葛列格裡·裡米尼和托馬斯·布拉德沃丁之後,世紀下半葉的神學家,奧維耶托的雨果利諾斯、巴黎的蒙蒂納的狄奧尼修斯和牛津的約翰·威克裡夫通常保持了對恩典和救贖的預定論觀點。將問題逐漸重新界定為個人成義的問題,顯示了其宗教意義的一些方面。這是由神學家討論的,他們自己,或者與牧師和懺悔者有密切關係,參與了教會的牧養工作。對聖經學的復興及其在傳道、宣教工作、通過與東方基督教分離的教會的神學家討論重述教義觀點以及懺悔的實踐中的不斷應用,擴大了他們思想的範圍,正如布拉德沃丁引用的眾多非哲學和非神學權威所顯示的那樣。他和他的同代人,對世俗世界的人們所不斷作出的決定非常清楚,許多人是他們的告解者,似乎把上帝的慷慨恩典和得救者的預定教義看作是一種安慰和堅定的信仰的來源,而不是絕望的來源。對於布拉德沃丁來說,這個真理的實現幾乎是一種宗教啟示,一座無法接近的真理之山;而在不同程度上,神學家們開始對無用的推測感到厭惡,並躲避他們認為是堅實或簡單的真理。布拉德沃丁的牛津同時代人理查·菲茲拉爾夫將聖經的光明與他先前的神學推測相對照,後者像他家鄉的愛爾蘭泥濘中的青蛙和蟾蜍一樣無用;這一觀點也是威克裡夫所共用的。在世紀末,巴黎神學家讓·烏爾森譴責學校中討論的問題為無用、無效和無足輕重。這些意見對於在巴黎、牛津以及帝國新大學的許多神學院中的辯論並不完全公平,那裡仍在以真正令人驚訝的自由度探索可能宇宙和上帝全能的界限;但它們與神學家工作的外向、牧師方面的一面相一致,並在大學外部世界對宗教問題的興趣增加中得到了回應。

這種對早期神學家推測的普遍拒絕,被中世紀思想史學家和早期人文主義者視為經院哲學下降的明確證據。然而,在1350年後世紀許多宗教作家的令人印象深刻但又極端多樣的智慧的光芒下,這樣的解釋似乎有些懷疑。相反,這是一種對宗教問題的興趣向個人道德觀點轉移的結果,將個人的成義和救贖的問題以及更廣泛的良知問題聚焦起來。即使是在十四世紀初,甚至是最遙遠的哲學家,他們也不是完全抽象或與世無爭;在接下來的幾代人中,更廣泛世界的關注將成為主要問題。在世俗世界受過教育的人們手中,活躍的牧師或俗人,他們專注於這些問題,神學上的不變的哲學問題,以及嚴格的邏輯應用於宗教真理所揭示的問題,讓位於基督教福音教義階段的歷史和教會學的推測,信徒團體的起源、命運和組成,以及公共宗教崇拜和個人虔誠的性質。在十四世紀初,關於基督教歷史和末世論的許多描述廣泛流傳。許多方濟各會修士,特別是聖博納文圖拉,將聖方濟的出現視為神的慈悲行為,恢復了原始教會的美德,在一些人眼中,為世界即將結束作了準備;彼得·約翰·奧利維(Peter John Olivi),作為堅決的方濟各會貧困主義的捍衛者,已經將這一概念發展為七個時代的基督教歷史,最後一個時代是由全世界的修士轉變而來的靈性時代。另一種約阿基姆主義觀點是幻想家弗拉·多爾奇諾(Fra Dolcino)的觀點,他於1306年被燒死,根據啟示錄,將歷史分為四個時代。這些觀點主要吸引了教育世界邊緣的狂熱份子;但對於更廣泛閱讀的但丁來說,古代美德、羅馬法律的理性原則以及宗徒的純潔宗教的衰落是歷史上一個神聖模式的一部分,這個模式將在即將到來的世界革新中得到逆轉,當真正的羅馬統治將被恢復時。

 

對於威克裡夫有關權威的觀點的即時反應,他將之延伸到對教會等級制度以及普遍的宗教實踐,包括對聖體崇拜的廣泛拒絕,是敵對的。然而,他的想法在牛津許多教授中以不同程度受到青睞,並在英國法院的一些善良人士中得到青睞,其中包括教會財產解除計劃的流傳;他的一群追隨者在半秘密中執行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傳教項目,其中包括將聖經翻譯成英文、一系列範例英文講道和文本以及旨在質疑主教和牧師權威的宣教之旅。他們的獨立立場在歐洲其他地方也有所反映。在巴黎,像皮埃爾·戴利(Pierre d’Ailly)、格爾森和尼古拉斯··克拉芒日(Nicholas de Clamanges)這樣的改革大學教授們只給了阿維尼翁的本篤十三世,教宗聲稱者,有限的支持;在羅馬,教宗秘書尼姆的狄特裡希對羅馬或最終皮撒的聲稱者甚至更不熱心;在布拉格,一系列改革者,最終在哈斯博士珍·胡斯身上達到高潮,接受了威克裡夫的號召行動,挑戰了教會的權威。儘管隨後出現的波西米亞分裂超出了本章的範圍,但這些觀點卻是廣泛流傳的,並受到教宗大分裂和因此對權威進行個人判斷的必要性的加強。這場危機甚至迫使以正統為榮的主教和世俗王子們也必須進行自己的判斷;當1414年康斯坦茨大公會議開幕時,公共問題已經堅定地移入內心判斷的領域。

訴諸良知使那些以外在形式活動的人打開了一個內在靈性的邏輯,一條通往成義和恩寵的個人之路;到了十四世紀末,對於生命中的朝聖者的靈性發展的概念已經形成足夠的形狀,以允許出現一個具體的冥想文學。這門藝術的實踐者,他們自己通常是宗教秩序的成員,將他們的作品,通常用白話語言寫成,致力於修女、隱修院女士,或越來越多地是信徒。在艾克哈特、西耶娜·卡特琳和沃爾特·希爾頓的手中,冥想文學達到了新的洞察和感知水準,作為一個整體來看,仍然是十四世紀最原創的成就之一。

當然,冥想的藝術或實踐並非源於這個時期。在西方傳統中,它的起源在於奧古斯丁的愛神是理解的基礎的概念,以及被偽狄奧尼修斯分為淨化、啟蒙和聯合階段;在修士和隱士所理想化的孤獨中萌芽,在聖安賽姆的祈禱和冥想中形成,它在十二世紀巴黎的聖維克多修道院的修道學派中得到明確的表達。聖維克多的修士休·維克多很可能是第一個給這個術語帶來宗教意義的人,並且似乎也勾畫出了朝聖者攀登至神的階段。靈魂通向上帝的旅程的概念已經被他的繼承者理查·聖維克多詳細闡述,對他來說,對上帝的愛和知識最終是一致的,並且,由於他沒有區分自然理解與對上帝的神秘知識,神學和冥想本質上是相同的。他的推理神秘主義是十四世紀萊茵地區神秘主義作家對他們指導下的修女和貝古因女士的冥想經歷所採取的智慧方法的基礎。在理查之後的一個世紀,方濟會神學家博納文圖拉更具體地定義了冥想的對象,將其專注於基督的化身和受難,這些是方濟會敬虔的重點。通過將其納入修士們正在發展的精神指導中,他擴大了對修道院的吸引力,並將其開放給通過更不正式的規則受約束的修女和隱修女。淨化、啟蒙和聯合的冥想階段,根據偽狄奧尼修斯的說法,成為了開始成為一種更普遍流行和更深層次的個人靈性進步方式。

與此同時,也許是在方濟會的影響下,鬆散的宗教社區或協會,其特點是對基督生活和受難的虔誠,尤其是在義大利和萊茵地區的城鎮中出現。女性在其中佔據了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德國和低地國家,而且在他們許多的話語中,世俗愛情詩的語言被改編成冥想:這種婚姻神秘或新娘形象是荷蘭冥想家安特衛普的哈德維克的詩歌的特點,她與上帝狂喜的聯合的音調似乎顯示出,她對人類墮落歸向創造者的想法是源於她自己的宗教經歷,盡管可能是通過修士們的文學傳統形成的。盡管她和她的同代人可能受到靈性導師的指導,但他們的宗教經歷無疑不是在自傳式的著作、信件和筆記中僅僅是文學手段,而是證明瞭一個普遍而自主的運動。偶爾,在受到鬆散控制的貝古因人、貝格哈德人或鞭笞者群體中,熱情超越了正統的界限,並在德國的自由之神兄弟會或義大利的弗拉泰切利等團體中,出現了反法律的趨勢。在這種追求美德的解放的表達中之一,簡單靈魂的鏡子顯然是由瓦倫西亞的瑪格麗特·波蕾特(Marguerite Porète)寫的,她於1310年被燒死,冥想取代了道德生活。然而,更普遍地,像方濟會的亨利·哈利OP這樣的修道院成員繼續著修女和其他女性社區的靈性指導,這導致了萊茵蘭地區對於推理神秘主義的一個學派;艾克哈特的年輕同僚、佈道者約翰·陶勒、亨利·蘇索和諾德靈根的亨利影響了該會以外的其他教師,比如佛拉芒的奧古斯丁修道院的卡農揚·魯伊斯布魯克、匿名的德意志騎士撰寫的德國神學以及奧伯蘭的上大地的神之朋友,這位神之朋友可能是斯特拉斯堡的幻想家羅爾曼·梅爾斯溫。他們是越來越多的主要由女性組成的門徒的告解者和導師,其中許多人描述了異象和啟示,或寫了神秘詩歌:科爾馬的方濟會修道院和Töss、斯特拉斯堡附近的Isle-Verte的約翰尼特人,以及布拉班特的格羅寧達爾的奧古斯丁修女院都是艾克哈特冥想藝術的活躍中心。這些社區中可能最有洞察力的導師之一是艾克哈特的年輕同僚亨利·蘇索(d. 1366),他在尤爾姆大部分的禁慾冥想和精神輔導的生活成為了許多人的模範,他的著作,這些著作將智慧之鐘的確定 introspection的萊茵地區學派與簡單而普遍受歡迎的對聖母和基督受難的虔誠相結合,這些虔誠的虔誠預示著現代虔誠。蘇索承認了宗教經驗的個性和多樣性,以及有關該主題的實踐文學的不斷增長的文獻;他可能是第一個明確聲明冥想的艱難道路是向所有人敞開的人。

 

在十四世紀末期,修道院社區的生活方式開始向非宗教人士開放,他們不願意生活在有組織的社區中,也不想遵守修道院的規定,例如聖女加大利納於1367年選擇以道明會第三會士的身份生活在世俗社會中,與各種弟子和同伴相處,儘管她顯然得到了神父雷蒙·卡普阿的精神指導。他對她的描述《Leggenda Maiora》,以及她的一些著作仍然存在,其中包括大量的信件和一些祈禱文。她在1377年至1378年間的《Dialogo》尤其廣受歡迎,並經常被翻譯。她的著作中缺乏推論性的語言,這可能不特別區別她與她的德國和荷蘭同時代人,因為修女如瑪格麗特·艾布納和蘇索的傳記作者伊麗莎白·斯塔格爾的作品同樣不含有這種語言:推論性的神秘主義是他們的導師,如蘇索自己和埃克哈特的專業。事實上,加大利納關於靈魂從罪惡通過各種辨識和愛的階段最終與上帝合一的主題,以及將上帝與存在的事物以及罪人與虛無的等同,這些在《Dialogo》中被強調,也許是她多明我們的教育的結果。更具特色的是她的自信和將她對上帝的個人願景與改革世界的需要聯繫起來的行為:像她的同時代人約翰·威克裡夫一樣,她將這些罪惡與教士未能給予道德引領,更具體地說是與教宗法庭從羅馬消失有關。內在的靈性或自知必須與教會的使徒工作以及一個改革和有秩序的公共宗教相關聯,這一主題在15世紀得到了探討。對加大利納來說,將迷失的羊召回來遵循上帝的旨意是一種慈善行為,通過這種行為,真正的冥想生活將會得到認識。

加大利納結合了謙遜與聖潔的權威,這種權威似乎甚至在葛列格裡十一世時期也受到了尊重,當她責備他居住在阿維尼翁時。這是在這個世紀的過程中精神領導的擴散的一個跡象;與神學學習的增加並行,透過修士傳授對默想藝術的瞭解,當地的靈性輔導者開始出現,影響著一個有限的客戶群,甚至在時間的推移中通過他們的弟子或著作影響了更廣泛的信徒群體。其中一位是Rulman Merswin(卒於1381年),這位斯特拉斯堡的銀行家在Isle-Verte的社區對萊茵河上游地區產生了一些影響;另一位是Gerard Groote。然而,最有影響力的是英國隱士Richard Rolle(卒於1349年),他的追隨者和著作逐漸使他在他的家鄉約克郡首先,然後在整個英格蘭甚至更遠的地方變得著名。儘管羅爾顯然於1320年左右在牛津,但他沒有明顯的精神導師,而是回顧了十二世紀的修道院先例。像他同時代的德國修女一樣,他用拉丁語和英語描述了自己的經歷;他試圖通過熱情、甜蜜和和諧的物理比喻以及愛的通俗語言來傳達一種早期靈性危機的本質,當時他認識了天堂、靈性聲音的注入和理解,這些聲音屬於永恆的讚美之歌,以及未聞之旋律的甜美。羅爾在皮克林附近建立了他的隱修院,然後是在Hampole;逐漸地,並且不是毫無阻礙地,他設法通過個人聯繫、佈道和諸如他的《生活形式》這樣的指南將他對冥想生活的概念傳播開來,這些都是通過他的鄰居來實現的。他的工作結出了果實:除了像隱士Margaret KirkbyHampole的修女這樣的門徒外,在他去世後,北英格蘭的卡蘇斯修道院逐漸開始並廣泛地繁衍起他的作品,而約克大主教(1388年至1396年)湯瑪斯·阿倫德爾周圍的神職人員圈子則將這些作品作為牧師指導的一部分,以在信徒中灌輸一種家庭虔誠的習慣。這與Gerard GrooteCatherine of Siena所採取的方向相符,從埃克哈特和德國道明會的激烈的推論神秘主義,到被封閉並受制於宗教規範的修女,再到更不那麼理性而更直接的體驗,這可能不僅僅是在團體或獨自的封閉中實現的,也可以在世俗世界中實現,通過主動信徒的內在超然,在華爾特·希爾頓所稱的混合生活中。

兩位英國的靈性作家,希爾頓和《知識之雲》的匿名作者,在14世紀最後兩個十年寫作,顯然彼此互相認識並相互影響。在Richard Rolle之後,他們的目標是糾正他物理、不受約束的語言的過度,將冥想的實踐帶入到經過批准的虔誠鍛煉中。他們的主要作品都是為虔誠誓願的門徒而寫的,希爾頓還用拉丁文向受過教育的朋友提供建議。《知識之雲》的作者,也許是Beauvale的一位卡蘇斯修士,從偽狄奧尼修斯和維克多林人那裡學到了一個對十四世紀神學家如布拉德瓦丁和裡米尼的格裡高利來說,上帝的絕對無法理解的概念;並且比他的前輩更進一步地發展了靈魂通過未知黑暗的進步,心智的無感知。不像埃克哈特,但像Richard Rolle一樣,他將冥想生活看作是意志的過程,達到了對上帝的愛,而不是智識的進展。華爾特·希爾頓(卒於1396年)是劍橋的一位教會法律學家,他放棄了他的世俗生活,進入了諾丁漢郡的Thurgarton的奧古斯丁修道院,經過一段短暫而不滿意的孤獨試驗。也許因為這個原因,他在定義了積極的活動和冥想生活的任務方面走得比他的同代人更遠;他像他的當代人Coluccio Salutati一樣,將兩者都理解為積極的,建議一位朋友約翰·索普在世界上過上美德的生活,另一位亞當·霍斯利成為卡蘇斯修道院的修士。他的《完美之路》是為一位安靜修女而寫的,雖然它的教訓更廣泛適用。像他的前輩一樣,他區分了三個冥想的等級,它們都被描述為熱烈的愛的形式,盡管他將最高等級賦予了特殊的理解;但他拒絕了這一觀點,認為它使冥想者脫離了道德領域或宗教義務。原則上,冥想和普通基督徒對抗罪惡的鬥爭是相同的,而且冥想生活的各種形式是向所有人敞開的。

像加大利納和十四世紀後期的其他靈性作家一樣,希爾頓將冥想生活的概念從一個生活在規則下的特殊召命擴展到,盡管不那麼完全,信徒的生活。他們的教導可能在隱修者中最有影響力;儘管朱利安·諾裡奇明顯沒有讀過希爾頓的著作或《顯示或啟示錄書》,這是在1393年左右寫的,但它在穿透力和學識上是相等的,她可能是由類似的輔導者塑造的;通過她無與倫比的表達清晰和簡潔,她又在更廣泛的虔誠世界中有了影響力。專門致力於冥想生活的修道院社會蓬勃發展,尤其是卡蘇斯修士的社區,在世紀的過程中,他們的人數大大增加,以及一些由瑞典隱士和幻想家聖布裡吉特(卒於1373年)創立的新布裡吉特女修會的修女和神父的一些修道院。這些修道院的主要活動之一是抄寫和傳播冥想文學,通常是用白話文,用於信徒的虔誠鍛煉,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們,才有這麼多蘇索、加大利納和其他靈性作者的作品的副本存在。

同樣,這也是在低地國家鬆散組織的Gerard Groote的追隨者承擔的任務之一,他們有時被稱為普通生活的兄弟;他們也擁抱較不高崇,激烈和推論性的冥想形式,或稱devotio moderna,這在一般意義上是卡蘇斯修士或朱利安·諾裡奇的特點。圍繞Gerard Groote的第一批兄弟們在行動和精神上受到了GroenendaelRuysbroeck的影響;但Ruysbroeck的《靈性婚禮》發展出了一種個人形式的推論神秘主義,在Eckhart的傳統中失敗了。對於他們來說,就像對Groote一樣,冥想是慈善的完美,是一種精神狀態,從中牧師工作,特別是傳道和精神輔導工作。在1384Groote去世後,他的門徒Florent RadewijnsWindesheim建立了一個修道院,這個修道院成為兄弟們社群的焦點,最終,無論是通過自身還是通過其許多女修道院,都與他們相同。在十五世紀,精神生活的最偉大的作品,Thomas à Kempis的《效法基督》,是在Zwolle的女修道院寫成的。

Ruysbroeck的作品偶爾帶有泛神論的短語,但他的精神諮詢者的靈性建議與devotio moderna相似,儘管更為理性:讓-格爾松(卒於1429年)。這是一種成熟的類型的跡象,Gerson,巴黎大學的校長,是其長期從事神學問題的繼承人,應該讀過這一世紀的主要精神作品,並在他漫長的文學生涯中多次為之添磚加瓦。他的主要工作在牧師的領域,他不僅帶來了神學家的洞察力,而且帶來了一位領先教會人士的視角,更重要的是,帶來了一位懺悔者和傳教士的心理理解;作為一位牧師,他堅定地將神秘的道路的起點放在謙遜的悔改中,宣告在他1400年的法文小冊子《冥想之山》中,這對任何信徒都是開放的。而且他說的是他所說的,傾注了一系列樸素的形象來表達一個精緻的神秘神學:禱告應該像一個乞丐向聖母、聖徒、基督乞討,愛與知識在冥想中的關係就像蜜糖與給它形狀的蜂窩一樣;對世界的愛是一個籠子,只有在鳥試圖飛走時才會看到;靈魂必須獲得的消極知識就像看著雕刻家通過雕刻材料創造出美麗的形象。這個最後的狄奧尼修斯的影響最明顯,但也有一些受到他後來接受的卡波亞的讀物的影響,這些讀物深深影響了15世紀的神秘主義。

這是一個廣泛的農村和鄉村的階段,這些地方的貴族和農民都變得更加自由和更加相互依賴,而且宗教機構的影響力日益減弱。在冥想生活的各種形式中,他們找到了一種主觀內省的滿足,從而從制度化的教會活動中得到解脫,但他們還沒有放棄宗教的道德規範。因此,他們將更大的注意力放在聖經、聖徒的生活和儀式上,並且在需要時試圖通過僧侶和其他宗教專家來加深這一關係。最後,對於冥想生活的需求和價值的認識使一些人得出了結論,儘管不是完全沒有根據的,但是在外表上更顯著地標誌著他們的虔誠:宗教頭飾、聖體之禮的頻繁參與、禱告和修道院的增加,以及在很大程度上通過像聖女異像那樣的虔誠信徒,他們的墓碑或畫作,在這個世紀的末期越來越具有重要性,尤其是在女性中。

 

第四章 大學

大學網絡

盡管十四世紀的西歐大學仍然相對較少,但它們在學習的發展和傳播中佔據了無可挑戰的強大地位。大學網絡的主要中心仍然是最古老的大學,它們是在十三世紀初在博洛尼亞、巴黎和牛津建立的。它們的聲譽無與倫比,吸引了最多的學生。它們既是教學水準的基準,也是新成立大學制度框架的範本。

十三世紀的過程中出現了十幾所其他大學,但它們的影響力要小得多。儘管有些大學,如劍橋或蒙彼利埃的醫學院,幾乎與前面提到的大學同齡,但其他一些則是更近期的創建,主要是從1250年代和1260年代開始,其中包括義大利的帕多瓦、法國的圖盧茲和西班牙的薩拉曼卡。其他大學(如里斯本、萊裡達和蒙彼利埃的法學院)則來自十三世紀最後幾年,預示著十四世紀的新基金會。這些都證明瞭大學從這個日期開始成為一個已確立的機構。然而,新大學的成立速度仍然很溫和。在某些情況下,這僅僅是通過教宗對已經以大學水準運作了不同時間的學校的大學的地位的確認來完成的:例如,這就發生在奧爾良的法學院(1306年),其特權在1364年擴展到了昂熱的法學院,以及卡斯蒂利亞的巴厘亞多利德(1346年)的大學。在其他地方,則是真正的新建立。在這裡,民事或教會的主動通常是至關重要的;從現在開始,這越來越多地取代了大學教師和他們的學生為尋求共同自治而進行的重新分組。成功是不確定的。在某些地方,特別是在已經有一定重要性的學校的地方,綜合大學發展起來,盡管速度不同。但在其他地方,特別是當統治者任意要求在沒有學術傳統的地方設立時,計劃中的大學要麼從未見天日,要麼很快就崩潰。

這些新基金會一直持續到大分裂的開始(1378年),尤其是在南歐。在義大利,教宗通過教皇公牛確認了市政當局(如羅馬大學(尤比斯大學,不同於尤比斯大學)(1303年),佩魯賈(1308年),比薩(1343年),佛羅倫薩(1349年)和帕維亞(1361年)等大學的成立) 或米蘭公爵(在帕維亞)。但也有許多試圖通過教宗或帝國公牛將用於文法和法律研究的城市學校轉變為綜合大學的不成功嘗試。這在嘗試在特雷維索(1318年),維羅納(1339年),弗留利的奇維代爾(1353年),阿雷佐(1355年),錫耶納(1357年),盧卡(1369年)和奧爾維耶托(1378年)等地進行。同樣,儘管薩蘭托的長期存在的醫學院仍然活躍,但在中世紀的過程中將其轉變為真正的大學卻是不可能的。在法國南部,阿維尼翁大學是普羅旺斯伯爵和教皇(1303年)合力的結果。 1332年,卡奧爾斯的領事獲得了他們的同鄉約翰二十二世教皇的許可,在他的家鄉創立了一所小型大學。對於由查理四世在1365年由城鎮和統治者的請求建立的格勒諾布爾大學,它的規模更小。至於格勒諾布爾大學於1339年根據達芬的要求成立,但幾年後就消失了。最後,在伊比利半島上,當葡萄牙的里斯本大學發生騷亂時,它被暫時轉移到科英布拉(1308-1339年和1355-1377年)。阿拉貢國王(他們在1300年已經在加泰羅尼亞的利裡達建立了雷利達大學)在他們王國的另外兩個地方,魯西永和阿拉貢,在普雷皮尼昂(1350年)和韋斯卡(1354年)建立了小型大學。

所有這些大學都是在羅馬法占優勢的地區建立的,它們主要關注法律研究。它們的條例是根據博洛尼亞的條例修改的,根據當地的情況進行修改。在1378年之前,中歐和北歐的大學基金會遠不如南歐那樣普遍。這種延遲的原因無疑要歸咎於這些地區的相對社會和政治保守以及城鎮的發展緩慢。當然,自十三世紀以來已有德國、波蘭和匈牙利的學生,但他們都去巴黎和博洛尼亞學習。這些人通常是富裕的貴族,對於鼓勵自己國家的大學教育沒有特別的興趣,這將大大改善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然而,在1347-8年,對法國文化極度感興趣的皇帝卡爾四世決定在布拉格創建一個全新的大學,由教皇幫助,由十一所院系組成。然而,最初的幾十年相當困難。更加艱難的是,鄰近的統治者試圖模仿卡爾四世。 1365年,哈布斯堡的魯道夫四世在維也納成立了一所大學,但直到1380年代才完全消失。波蘭和匈牙利國王創立的克拉科夫大學(1364年)和佩斯大學(1367年)甚至更不成功,很快就消失了,部分是由於不利的環境,部分是由於持續的王室支援的缺失。

一切都在1378年後發生了變化,這是分裂的結果。雖然巴黎大學忠於亞維尼翁的教皇,但德國城鎮和王子以及中歐的君主們卻宣佈支持羅馬的教皇。分裂危機加強了這些相對年輕國家的民族身份感;它使他們的統治者更加堅決地控制他們的神職人員和官員的培訓,並在自己的土地上提供培訓。盎格魯-德國國家的大師們在巴黎處於困境,他們很樂意聽取同胞的呼籲。很大程度上多虧了這些人,布拉格和維也納的大學才得以復興(有了著名的巴黎神學家Henry of Langenstein1383年的到來),而愛爾福特(1379-1389),海德堡(1385年)和科隆(1388年)的大學則得以創立。儘管1389年新成立的匈牙利大學在布達很少成功,但由於拉迪斯拉夫·雅蓋隆國王(拉迪斯拉夫·雅蓋隆)的主動倡議,克拉科夫大學(1397-1400年)的重新開放,見證了在十五和十六世紀成為中歐主要文化中心之一的曙光。在北歐,所有這些新大學或多或少地效仿了巴黎大學,其中許多第一任大師都是在巴黎接受培訓的;他們採用了巴黎大學的機構框架(包括其校長、系和四個國家)以及其重點領域,主要是教育和神學。相比之下,在南歐,大學的建立停止了。唯一的例外是由埃斯特馬爾基斯在1391年獲得教皇公牛的費拉拉新大學的成立;但直到1430年之後,它才真正活躍起來。

 

 

西歐十四世紀的大學,如果不提及一些老大學擴展新增學院,特別是神學學院的擴張,那就不完整了。教宗對此非常警惕。最初,它的政策是對能夠授予神聖神學博士doctor in sacra pagina)榮譽稱號的神學學院數量施加嚴格限制,限制在一些卓越中心,其影響力不容置疑,且正統有保證。實際上,由於劍橋仍然是一所次要的大學,這意味著牛津(其學生幾乎完全來自英倫群島內部)和尤其是巴黎在最高水準上的神學教學上壟斷了,儘管人們理解教宗總是保留著直接或通過書院團的方式授予博士學位元元元的權利。

這種情況在十四世紀中葉發生了變化。巴黎和牛津因教義爭議而分崩離析,削弱了它們對壟斷的主張。有各種各樣的地方和國家壓力要求大學具有完整的組成,每個都有完整的學院。因此,教宗採取了新的政策,不將神學教學集中在特定的中心。布拉格自成立以來就有一個神學院。 1360年後,這樣的學院大量增加,特別是在南方大學,那裡確實有將當地的化學學院提升為具有授予學位權利的大學學院的普遍意願。因此,教宗們從1360年開始在圖盧茲和博洛尼亞建立了神學院,1363年在帕多瓦,1369年在帕維亞,1396年在薩拉曼卡,以及1400年在里斯本。在分裂時期,羅馬的教宗,他與巴黎沒有任何關係的理由,也在新的德國大學(維也納,海德堡,科隆,愛爾福特)和克拉科夫採取了類似的做法;首位監護人通常是在巴黎接受世俗學科訓練的大師。

最後,我們需要記住,普遍學習的網絡只代表了整個十四世紀教育機構的上層。這不是討論家庭和專業學徒制度的地方,這無疑是當時最常見的教育形式。我們也無法檢查貴族和一些市民家庭中的私人補習。但無疑還有一些不是大學的學校。在城鎮甚至某些農村聚居地,私人或由市政府提供資金的小文法學校向兒童和青少年教授教育的基礎知識。當然還有教區學校和由宗教基金會捐助的其他學校。大教堂和一些教區基金會仍然有積極的教區學校,事實上有些是寄宿學校。在某些情況下,其水準與某些文學院相當。更接近大學模型的是由各地僧侶團體管理的無數研究(藝術、哲學、聖經研究和神學),供基督教世界各地的成員使用。

這些機構 - 目前還相對較少研究,除了英格蘭的學校之外 - 在本章節不會進行詳細探討。我們對它們的組織、大師的起源(有些是文學碩士)、學生人數或教學內容知之甚少。然而,很可能在整個十四世紀,所有這些機構,尤其是城市學校,變得更加普遍。這些學校為未來的大學生(特別是那些經常直接進入法學院而沒有在文學院接受培訓的未來民事律師)提供了拉丁文和邏輯的基礎。即使對於那些不繼續進修的人來說,它們至少傳遞了 - 在簡化形式下 - 一些大學發展的學術教育的響聲。總之,十四世紀新大學的建立趨勢似乎是由對更廣泛背景中教育的增加需求所支持的。

 

十四世紀,當局和知名人士對大學的慷慨表現在十四世紀創建學院方面表現得更加突出。這也是一個十三世紀首次出現的現象,但在接下來的時間充分發展起來。第一批學院是小型宗教基金會,旨在為一些貧窮學生提供住宿,最早可追溯到1200年之前,但在1250年後出現了一些相當重要的機構,例如巴黎(索邦大學,1257年),牛津(默頓學院,1264年;大學學院,1280年;巴厘奧爾學院,1282年)和劍橋(彼得豪斯學院,1284年)。這些不僅是住宿,還是(由於仔細挑選夥伴(socii),圖書館的存在和與學院互補的教學組織)真正的智慧生活中心。這一現象在十四世紀大幅擴張:在巴黎創立了三十七所學院,其中許多是微小的;牛津和劍橋分別創立了五所和七所學院,但它們要大得多。這一制度甚至在南方大學得到了認可,在十四世紀創立了七所學院,蒙彼利埃四所,博洛尼亞四所,包括聲譽卓著的西班牙學院(1367年)。

學院的創立者有時是高級教士(教皇,樞機主教,主教,教堂的唱詩班) ,有時是統治者(證人是法國王后於1304年在巴黎創立的納瓦爾學院,劍橋的國王廳,牛津的女王學院),有時是重要的皇家官員。商人和市民對這些機構的興趣遠不及他們的文化和宗教關注,也不符合他們的政治目標。

儘管社會地位在十四世紀得到了加強,但大學的基本結構並未發生變化。十三世紀出現的兩種主要制度模式 - 巴黎的大師大學和博洛尼亞的學生大學” - 仍然是參考的經典模型,具有所有基本機制(校長,主持人,學院,國家)。然而,十四世紀是大學章程的偉大時期。大學制度的凝結意味著從此以後可以制定詳細的章程,它們比十三世紀的一般特權或環境文本更具體。這種類型的章程在1311-14年的圖盧茲,1317年的牛津和博洛尼亞,在1331年的帕多瓦,1339-40年的蒙彼利埃,1366年的巴黎都被頒布;薩拉曼卡似乎要等到1411年。至於新大學,它們從一開始就有一套完整的章程,這些章程來自較老的大學的章程(圖盧茲是卡奧爾的模範),或者更常見的是,結合了巴黎和博洛尼亞的特徵。

在研究的範圍內,學科範圍,教學計劃和採用的方法方面也沒有太多的創新。權威名單(亞裡士多德,句子等)幾乎保持不變,而講座和辯論仍然是教學和考試的兩種基本形式。我們應該從教學和制度結構方面的這種相對缺乏發展推斷,大學在十四世紀已經開始鈍化嗎?這個復雜的問題需要仔細回答。

最重要的大學,吸引了大多數學生和最傑出的教師(牛津和巴黎的哲學和神學;博洛尼亞的法律,但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來自帕多瓦,佩魯賈,比薩和帕維亞;蒙彼利埃,博洛尼亞和帕多瓦的醫學),似乎在十四世紀表現出卓越的智力活力。本卷的前兩章提供了一些線索,表明了在這個時期大學環境中發展出的大量新教義和文本。這些激烈的辯論表明,智力激情和 - 盡管官方譴責的一些事例 - 很大程度上的自由討論在文學和神學學院中仍然是規則。

不重復已經說過的,我們需要記住評論十四世紀所有哲學和神學辯論的中心點是托馬斯主義和亞裡斯多德思想。這種批評基本上是奧古斯丁式的,形式各異。這是托馬斯主義者(如教宗斯科鄧或奧卡姆)或世俗聖職人員,它旨在消除所有決定論的趨勢,同時承認上帝的全能和人的痛苦的自由選擇:恩典和自由意志,預定和拯救成為基督教人類學的關鍵主題,並將一直如此。

這種對十三世紀綜合的挑戰無疑間接地促進了真正哲學和甚至科學學科的發展,例如在牛津的第一代計算者和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傑出邏輯學家(Walter BurleyRobert KilvingtonRichard Swineshead)以及稍後的巴黎,與讓·布裡丹和尼古拉斯·多雷斯姆(Nicolas d’Oresme)一起,他們評論了亞裡斯多德的《物理學》。

十四世紀初法律教學同樣令人眼花繚亂。註釋者取代了註釋者。這些作家掌握了辯論的所有資源,將合成的和理性的法律概念與對當代城市和國家的具體現實的i-us共用教學的強烈渴望結合起來。在民法方面,博洛尼亞,錫耶納,佩魯賈,比薩,帕維亞,那不勒斯和佛羅倫薩等地教書的辛諾··皮斯托亞(Cino da Pistoia)(約1270-1336年),巴托盧斯··薩索費拉托(1314-1357)和巴爾多·德格利·烏巴爾迪(1327-1400),這些人都代表了在這一時期達到的中世紀法律的巔峰。雖然他們的聲望不及法國的學校,但在奧爾良的教授和圖盧茲的醫生(博士Tholosani)也產生了一系列與偉大的義大利人相似的作品。

最後,這一時期是中世紀醫學系的黃金時代,包括帕多瓦和博洛尼亞(在蒙迪諾··利茲(Mondino dei Liuzzi)(1276-1328)的領導下出現了人體解剖),以及在蒙彼利埃。這裡的醫學系看到了傑出的醫生,例如阿爾諾··維拉諾瓦(Arnau de Vilanova)(約1240-1311),他的返回加倫主義反映了創建一種基本上是理性的醫學學科的渴望,但這種學科沒有,然而,失去了治療目的。 ),加伊··肖利亞克(Guy de Chauliac)(約1300-1368),著名的《大外科》作者,是蒙彼利埃醫學院的另一位成員。

這些簡要概述足以證明十四世紀大學的智力創造力並未減弱。此外,重要的是要強調,這些新教義通常與當時期望的社會和心理期待在各種學科(佈道,政治科學等)中深刻一致。它們為其作者帶來了巨大的回報。布拉德瓦丁(牛津大學的一位偉大的計算者)成為坎特伯雷大主教,查爾斯四世任命巴托盧斯··薩索費拉托為其顧問,並允許他在自己的外套上添加帝國紋章。奧雷姆斯與法國的查爾斯五世密切合作,而蓋··薩利亞克則是三位教皇的醫生。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可以說大學教學的創新價值顯然被當時的人們所理解,並且無疑有助於大學研究及其追求者的社會進步。

然而,這種智力輝煌不應掩蓋黑暗的方面。到處都有缺乏靈感的老師,他們遵循傳統的教義教學。有時,這些甚至成為官方教義,例如1309年之後的多明我會的托馬斯主義,或者是在方濟各會中的蘇格蘭主義(儘管容易受到各種解釋的影響)。審慎導致其他管轄區的簡單折衷主義。

另一方面,上述的成功主要發生在最古老,最重要的大學。在不那麼重要的大學,特別是新的基金會中,只有這些巨大辯論的遠處回聲,部分是因為主要是當地招聘的影響。較少聞名的老師和學生最關心獲得對成功職業至關重要的學位,他們很容易對缺乏想像力和不苛刻的課程感到滿意。至多,我們可以假設,在十四世紀,所規定的課程仍然相當受尊重,因此,畢業生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章程中的標準。

 

儘管這段時間的大學教育相對樂觀,但不能掩蓋它們無法擺脫從前世紀所繼承的限制和約束。這些限制尤其體現在對權威、學術方法以及傳統學科分類體系的強調,以及學生(scolares)的社會偏見上。因此,在十四世紀與十三世紀一樣,我們有理由為聖經詮釋受到理論神學主導、科學被邊緣化、技術、歷史、古典文學和東方語言(儘管大約1312年的維也納公會的《關於關心》宗教法典)以及習俗法的持續排斥而感到悲哀。的窒息。直接批評大學制度仍然很罕見,儘管早期人文主義者(彼得拉克)的保留以及有時由一些神秘主義者(從艾哈德大師到傑拉德·格魯特)表達的失望。但沒有人冒著對一個在智力上似乎尚未枯竭且在社會和政治上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明顯的機構提出激進挑戰的風險。

大學和社會

在十四世紀,西方學生人口的組成難以確定。然而,評估特定大學的規模是可能的。從1300年左右,博洛尼亞的學生人數超過2,000人。在其他地方,尤其是在世紀末,當資料來源變得更加豐富時(有了最早的註冊表和教皇請願書),人口規模的估算也有所提高。1348年的黑死病及其後的流行病似乎沒有導致學生人數持續減少,因為社會需求如此迫切。大約在1380年至1400年之間,巴黎有多達4,000名學生(其中四分之三在文學院),牛津有1,500名,布拉格、圖盧茲和阿維尼翁都有1,000名以上(主要是因為教宗的存在)。但在其他地方,人數下降到遠低於這個數字:對於劍橋、蒙彼利埃、昂熱和奧爾良的大學,500700人可能是一個合理的估計。而對於規模更小的普遍研究(例如法國的卡奧爾大學),他們只能容納幾十名學生。

我們對這些學生群體的組成瞭解很少。這是一個明顯的移動人口。然而,不應過分估計地理流動性。主要的流動趨勢是將學生從德意志地區和中歐地區帶到義大利的一方(博洛尼亞、帕多瓦),將學生帶到另一方的是巴黎。在較少的數量下,蒙彼利埃的醫學大學似乎招收了來自很廣範圍的地區的學生。但在其他地方,學生的流動很少超出國界。牛津和劍橋的影響力主要僅限於不列顛群島,薩拉曼卡和巴厘亞多利德在卡斯蒂爾;里斯本和科英布拉在葡萄牙。義大利學生幾乎從未越過阿爾卑斯山,南法的大學主要吸引了來自王國南部和鄰近的加泰羅尼亞和阿拉貢的學生,那裡的國立大學(萊裡達,韋斯卡,佩爾皮尼昂)仍然非常小。

社會流動性更難定義。貴族學生(主要來自下層和中間貴族)是最有文獻記錄的群體,但他們的百分比差異很大。在地中海地區,由於他們與城市的貴族階層競爭,他們並不多見(不到5%),在巴黎和牛津的著名文學院中也是如此,這些學院似乎吸引了來自農村和相對低微出身的大量學生。另一方面,德意志帝國的學生(他們準備前往法國或義大利求學)中有多達20%的人似乎是貴族出身;無論在哪裡,德意志國家無論在哪裡都具有相當貴族化的性質。

大學教育為社會晉升提供了真正的機會。對於那些具有一定財務基礎並獲得學位的人來說是如此,因為在十四世紀,仍然有相當比例的學生 - 可能是大多數 - 毫無疑問沒有畢業。對於畢業生,特別是高級學科的許可證和博士學位的畢業生來說,開啟了良好的職業前景,可以獲得聲望和有利可圖的職位。當家庭中的一位成員獲得大學學位時,這通常是他們社會上升的決定性階段,有時是通往貴族的第一步。然而,我們在談論大學資格的專業化時必須保持謹慎。與其說是任何特定的技術能力,不如說是對相對理論和社會聲望的知識(拉丁語,辯証法,亞裡士多德哲學,羅馬法,學院神學)的掌握,同時,也有利於促進他們的年輕同事和被監護人的晉升的有用聯繫網。

教會特別好意地提供資助他們的研究,然後開啟了一條通往教會事業的門路。在教廷,主要的教宗行政機構幾乎完全由大約四十名主要獲得文法或教會法博士和許可證的人控制。主教團也經常由畢業生和法律學家組成:根據計算,在愛德華三世時代(1327-77),他們至少佔了阿維尼翁教廷的50%,在英格蘭主教團中甚至高達70%。在大教堂的教士中也是如此:在世紀中葉左右,Laon43%的司鐸和Tournai64%都是畢業生,其中一半以上來自更高的學科。這些數字因地區而異,在北法和英格蘭(甚至在教區牧師中也不少見畢業生)的比例要高得多,而在伊比利亞半島或帝國的比例則要低得多。在十四世紀,不到三分之一的德國教區牧師曾進行過任何形式的大學學習。

為個人,城鎮或統治者服務也為畢業生、文科碩士和尤其是法律畢業生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機會。在十四世紀,中央法院(如巴黎議會)由來自大學的專業文法學家掌握。即使在各省,皇家行政的中級職位也僱用了一些博士或許可證持有者。這在義大利城市的法庭和辦公室中也是如此。而那些不從事教學的醫學博士在找到僱主、貴族和主教的隨從方面毫無困難。

十四世紀的學者們對他們的工作和頭銜的社會尊嚴非常清楚(從這一時期開始逐漸確立),並且通過可見的表達予以體現。他們對宏偉和優先順序的偏好,以及高度發展的等級感,滲透到大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在考試費用的持續增加和大學典禮的炫耀華麗中得以體現。一些最重要的十四世紀建立的學院,如巴黎的納瓦爾學院(1304年),博洛尼亞的西班牙學院(1367年)或牛津的新學院(1379年),在其豪華的建築、重要的圖書館和公開招生中表達了這種新態度。

然而,我們不應提前預期事件。正如我們所見,雖然十四世紀的大學仍具有巨大的智力能量,但重要的是不要誇大它們的專業化程度或社會排他性。例如,巴黎的讓·格爾松或英格蘭的威廉·威克姆的個別成就證明,大學教育仍然普遍適用於具有必要智力能力的人。仍然存在著塑造這些研究的普遍主義。在這一點上,與許多其他領域一樣,1378年西方分裂的大分裂是一個重大事件。

結語:大學與大分裂

在某種意義上,分裂無疑給舊的普遍主義注入了新的生命。面對教宗權威的崩潰和信徒的不安,學者們,尤其是巴黎的神學家和教會法學家,相信他們被委任了一項任務,即如果不是自己擁有教會權力,那麼至少也是為主教和統治者提供諮詢,提出解決方案並倡導可能克服危機的方法。儘管受到王室的壓力,巴黎大學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決定支持阿維尼翁教宗克雷孟七世,而熱情的克雷孟派和主張舉行一個普遍大會的人士之間進行了激烈的討論,以及那些主張兩位教宗辭職的人,可能是在中立或撤銷順從的政策支持下。這場辯論從巴黎擴展到南部法國的大學,在那裡對阿維尼翁事業的支持堅定不移。它也擴展到對羅馬繼續順從的大學,如牛津、博洛尼亞、布拉格,尤其是新的德國大學,在那裡,從巴黎到維也納的亨利·朗根斯坦(Henry of Langenstein)享有極大的權威。儘管克雷孟七世及其支持者的主張被拒絕,但人們還是堅持迫切需要改革,並且可能有一個大會的好處。這場辯論在1392年之後再次熱烈地展開,以回應兩位對立教宗的不妥協。在1398年,巴黎大學的成員在很大程度上負責法國王國的順從撤銷

在法國境內,只有圖盧茲大學反對了這一舉動。由於在西方其他地方沒有其他大學或統治者跟隨,這一過早的決定必須在1403年被撤銷。巴黎大學的許多成員對恢復順從表示了欣慰;他們派遣了長卷的請願書(要求教宗豁免),他們在1394年曾誓言放棄,以示他們對本篤十三世即位的保留。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大學成員意識到,盡管消除分裂的需要仍然存在,但大學本身只能從這場沖突中獲益。

主教和統治者無疑仍然尋求大學的建議,但他們既沒有教會職務的財政資源(以教會恩典形式),也沒有在1378年之前教宗保證的自治權。基督教世界分裂成兩個對立的順從,如我們所見,導致了新大學和學院的建立;特別是巴黎失去了一些客戶和國際影響力。招聘在那裡變得更加地區化(就像在規模更小或更近期的大學一樣),主要吸引了法國北部地區的學生。到處都是,教廷權力的崩潰為各地的世俗國家和城鎮對大學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留下了道路。例如,在牛津(儘管特權豁免在1395年再次更新),大學無法抵擋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威權幹預,通過他,大學無法抵擋王室的威權幹預。在1411年,在二十五年的徒勞抵抗之後,根據坎特伯雷大主教阿倫德爾的命令,所有形式的威克裡特教學都被決定性地禁止了。

因此,就像分裂一樣,十四世紀晚期的大學(以及學院)的內部特徵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只有對普遍主義的信念提供了一個總的解釋,即使它們在其分裂中受到考驗。這種信念將在文藝復興時期被保留和重新確立,它也可能已經成為在十四世紀留下的持久印記。

 

第五章 農村社會 與十四世紀歷史的幾乎所有其他方面一樣,影響中世紀鄉村的最重要事件是黑死病及其後半世紀定期發生的瘟疫。從安全的650年的距離來看,黑死病通常被呈現為人口經濟事件:一次突然的人口急劇減少,導致中世紀社會結構出現一系列的混亂。學者們對這個令人震驚的歷史意外事件已形成了兩種相互矛盾的解釋方式。第一種是將所有後續的發展與瘟疫聯繫起來。農業蕭條、農民起義和許多貴族的崩潰可以被視為疫情及其再次來襲的後果。到底有多少長期變化可以歸因於黑死病(例如英格蘭農奴制度的衰落及其在東歐的加強,或者教會的危機),尚不清楚,特別是當進入15世紀時。

另一種方法是將黑死病的影響最小化,並指出其他獨立影響社會的因素。根據這種觀點,人口下降、農業停滯和普遍的農民不滿早於1348年就開始出現,因此,十四世紀的危機在其早期就已經表現出來。黑死病因此可以證實或推動已經開始的發展,而不是將一個穩定的經濟和社會結構暴力地摧毀。

這兩種解釋趨勢是顯著的,因為它們影響了對世紀及其動蕩的看法,特別是農業社會在十四世紀晚期的無疑危機是否與早期發生的事情有有機聯繫(如果是的話,有多早)。此外,試圖處理黑死病的影響與對農業和社會危機原因的不同看法糾纏在一起,特別是在那些強調人口變化是社會變革的根本原因的人與那些確定經濟體系內部摩擦是經濟運作的一個獨立因素之間的差異。由於人口下降等非經濟力量(如疾病或氣候變化)引起,這類無情因素需要與中世紀經濟體系內部的因素進行比較,例如繼承習俗或農民與其地主之間的關係。

農業制度的基本特徵

中世紀的農業經濟比人們曾經想像的要多樣化。與所有農民普遍致力於小麥栽培的觀念不同,現在的情況似乎因地區和時期而異。在村莊內,農民在地位、土地擁有量以及他們對領主的義務方面差異很大。中世紀領地作為一個單一領主控制的自給自足單位元的教科書模型,在十四世紀比高中世紀更加無效。同一村莊的居民通常是不同領主的租戶,村民之間在他們持有多少土地方面存在巨大差異。此外,領主們傾向於退出對其莊園的積極監管,而租金則從勞動和產品的義務轉變為金錢,進一步拉開了現實與自給自足領地的形象之間的距離。

農民的生活受到家庭單位的性質、村莊社區中固有的習俗和其他團結力以及領主制度的影響。地區差異很大,但大多數十四世紀的歐洲農民是自給自足的農民,也是為市場生產,以支付領主的租金。家庭自給、農產品市場、土地和勞動之間的互動以及租戶的義務,都會影響農民的命運,以及土地的肥沃程度和他們持有的土地的範圍等明顯的基本考慮因素。

在歐洲的每個地方,都有一些用來描述理想農民持有的概念的詞語。 Mansus,隱藏,virgateHufe,通常在實踐中並沒有標準尺寸,而是符合了一個滿足農民需求的想法。對於歐洲的大多數地區來說,可能是3040公頃的土地被視為一個完整的持有,但是一個小得多的地塊(僅4公頃)就足以支撐一個家庭,考慮到土地的平均質量、農民可用的工具和他們對將盈餘用於領主租金的義務。即使在十四世紀之前,人口增加、分割繼承和未開墾土地的減少意味著大多數農民必須在標準土地不足的情況下應對,並通過季節性勞動或生產某些商品來補充他們的收入。根據羅伯特·福塞爾的觀察,對於整個高中世紀,40%至50%的農民擁有不到四公頃的土地。

農民家庭通常很小,基本上是一個夫妻家庭。較好的農民可能有一個較大的家庭,包括較窮的親戚、勞工和年邁的父母,他們已經無法工作了。老年父母與他們的子女安排了終身維護合同並提前將家族財產轉讓給他們,這種情況並不罕見。由於死亡率高和壽命短,三代同堂的家庭數量並不是很大。

丈夫在法律上控制妻子的財產程度因地而異。在地中海地區,農民女性更有可能擁有並保留自己的財產,與丈夫的財產不同,並不是她們的嫁妝的一部分。總的來說,在整個歐洲,妻子在法律上很少被認為是經濟獨立的,同時她對寡婦領地的專有權利通常是得到承認的。丈夫和妻子都參與食物和收入的生產。人們通常觀察到,農民男性在所謂的外部經濟中照顧田野,而女性則更關心住宅周圍的環境,即內部經濟。犁地、清理土地、放牧通常是男性活動,而養奶牛和家禽、菜園、釀造和織布等是女性的工作,以及養育孩子、提供餐食和清潔房屋。然而,在收穫季節,女性特別參與田野工作,某些任務(如拾穗)被認為是她們的特殊責任。

這種家庭經濟符合歐洲那些相對密集的定居地區內的村莊關係網絡。村莊對農民家庭產生的影響程度因歐洲地區的人文地理和領主與租戶之間的關係的性質而異。例如,在德國西南部,村莊習俗常常在細致入微的條例中( Weistümer)進行了規定,但這些條例並不純粹是久遠的民間習慣的自發表達,而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於領主的刺激和為了他們的便利。

歷史學家有時傾向於誇大晚期中世紀村莊的團結,將其視為農村習俗和一致性的暴政的例證,或者更有利地與現代的無統一性相對立。最近,在諸如朗格多克的Montaillou等案例中,村民之間的分歧已經得到證明,並且強調了不同階層村民之間的差異。在英格蘭,領地法院卷軸顯示了一群村莊領導人,他們相對富裕的地位使他們能夠對當地執法產生影響。在整個歐洲,農村社區管理耕作、像牧場和森林這樣的共有地,以及非正式的爭端解決。

十四世紀,由於疾病和流行病造成的巨大死亡率和隨之而來的經濟不穩定,家庭和社區都出現了相當大的混亂。家庭從家族財產中移動的增加和流動性的增加是減弱社區聯繫的一個指標。另一個是土地買賣市場的增長。1350年之後的人口下降和經濟停滯可能使村莊內部的聯繫線變得鬆散,因此土地市場的加速可能表明私人利益的更強烈主張。另一方面,這些交易可能並不表示村莊和家庭關係的解體,而僅僅是家庭之間或鄰居之間的安排。活躍的土地市場不一定與共同體制度的存亡相矛盾。個人主義和共同體聯繫之間的二元對立對於歐洲農村社會來說並不是完全清晰的。即使在十四世紀的動蕩結束後,農村共同體情感仍然表現出持續而有效的要求,特別是在關於影響農民的主要外部因素,即領地的問題上。

 

領主和農民之間

在十四世紀的歐洲,有許多土地所有者是自由的農民,還有更多的人與領主的聯繫模糊,或者基於享有使用權的權利(例如中世紀地中海地區對羅馬恩菲特烏西斯法的改編),使得名義上的承租人實際上擁有所有權。甚至還有一些地區,通常在地形崎嶇的地方,如山區或沼澤地,能夠形成獨立的農民共和國(例如瑞士森林州或荷爾斯泰因的迪特馬爾辛)。然而,十四世紀歐洲的絕大多數農民在現代所有權觀念上並不擁有自己的財產。他們耕種的土地需要向領主支付相當的租金。這種租金有三種基本形式,可以結合使用:金錢金額、以勞動形式提供的服務和農民承租者收穫的一部分。到了十四世紀,以金錢支付已經比經濟太原始以支持任何非常大型的貨幣系統的情況要普遍得多。勞動服務可以採取各種形式,從傳遞資訊到運送糧食到參與建設項目,但從領主的角度來看,農民工作義務的最重要方面是在他保留的莊園的那些部分上進行的,而不是出租出去的部分。收穫的部分各有不同,但可能高達一半。

領主收取租金的基礎不僅僅是經濟關係。在許多情況下,他們擁有司法權力,使他們能夠充當法官和稅收徵收者。他們可能實行壟斷,使村民被迫將穀物磨成飼料,然後向領主支付費用。即使農民在正式上是自由的,這種限制也存在,盡管在農民是農奴時更為明顯。雖然到1300年,法國的農奴已經很少,但在英格蘭的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在十三和十四世紀初,大約三分之一的家庭由非自由人組成。在朗格多克地區,農奴制度很弱,在卡斯蒂利亞地區很少,而在加泰羅尼亞地區越來越普遍(影響了四分之一的農村人口)。在加泰羅尼亞地區,南部(新加泰羅尼亞)很少見,在公國北部的吉羅納周圍的地區,幾乎所有的農民都是農奴。

這種區域性甚至是地方性的差異使得關於農奴制度很難作出概括。儘管被認為是一種嚴重的侮辱,剝奪了農民出現在公共法庭或進入神職的能力,但其法律上的限制並不總是轉化為經濟上的劣勢。特別是對於英格蘭來說,人們曾經認為農奴在經濟上通常更好,而且比那些自由但邊緣的勞工更有效地受到習俗的庇護。農奴制度創造了一種聯繫,但也確定了對土地的永久和世襲轉讓的一定程度的保證。

農奴身份實際上象徵的是領主的任意控制程度。這是他額外經濟權力的象徵,但這可能適用於自由人和不自由人。晚中世紀的農民起義集中在任意權力,包括農奴制,以及森林使用或領地侵犯共有土地、權利和習俗等方面,這些都影響了自由和不自由的租戶。農奴制度不僅創造了對任意和強制權力的正式責任,它還體現了黑死病之後越來越受到抵制的問題的總結:封建權力的永續和加劇,包括但不限於試圖實行農奴制的企圖。

對於北歐的部分地區,尤其是英格蘭,十三世紀是莊園農業的全盛時期。受到高物價和勞動力充足的推動,領主直接開發自己的莊園。農民按照他們的義務工作這些土地,或者領主雇傭無地勞工或那些土地持有不足的農民。在十三和十四世紀初的人口稠密的環境中,大多數農民的土地都不足以自給自足。持有土地以維持家庭生計的人(少數人)和那些沒有土地或土地太少以至於不得不找到工作作為日工或從手工藝品、釀酒或其他活動中獲得收入的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高物價和方便的大量貧困潛在勞動力的存在鼓勵領主利用他們的莊園土地,依靠慣例服務和僱用勞動力。

在其他地方,如德國,十四世紀見證了一種將基於莊園的剝削系統(如 Villikation Fronhof 系統)替換為完全出租莊園給租戶以換取租金的早期趨勢。在地中海地區,農業開發一直更加分散,領主從未擁有過大規模的土地莊園,這些土地是由租戶的勞動服務所開發的。即使是像伊比利亞半島的大城市修道院這樣的大地主,他們持有的土地也可以獲得可觀的租金和服務,但不是為了直接耕種莊園。在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區,實物支付仍然比勞動或純粹的貨幣租金重要得多。

由於十四世紀人口和經濟崩潰所帶來的混亂,使得領主進一步遠離對其莊園的直接管理。然而,與此同時,他們無法再通過勞動力過剩時代相對溫和的監督方式維持自己所需的生活水準。隨著工資上漲的壓力(由於勞動力短缺)和農業價格下跌(需求急劇下降的結果),領主試圖通過利用他們的強制權力來從農民那裡榨取更多。這可能採取重新關注農奴地位和擴展和加深農奴制度的形式,旨在確立更加任意的封建主義控制,並強制執行遠離十分重要但在供應超過需求時還不值得擔心的聚居地。領主因應根本性轉變條件可能採取的其他策略(例如將土地從耕地轉為牧地,或從小麥轉為工資較低的作物)之間的矛盾顯然是晚中世紀最引人注目的現象的背景之一:農民起義的頻繁和暴力。領主不再能夠從自己的莊園中獲利,而且在剝奪了租戶的地位方面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因此被迫成為遠程租戶,但即使在從未有過大規模莊園的地區,這種從直接開發中撤離的行為,也與試圖從農民那裡奪取盡可能多的東西息息相關,這種嘗試的成功程度根據地理和情況的不同而差異很大。

總的來說,貴族的偏好和義務以及他們組織農業開發的方法要求領主允許農民具有很高程度的自我管理。一大批執行領主權利並確保提取收入的承辦人、管家和其他職能人員負責此項工作。然而,這些收入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以及間接剝削系統的固有缺陷,為農民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反抗空間,或者至少是對通常理論上所認為的壓迫性義務的小規模破壞。

儘管農民對自己的財產行使了相當大的有效控制,但重要的是不要忽視這是一種封建制度,一種領主在其中能夠從農民所生產的東西中獲得相當多的權力並對他們施加一種額外的經濟權力的制度。這種權力在好時候可能更多是潛在的而不是實際的。許多農奴,技術上被禁止離開土地,移居到附近的城鎮,但在十四世紀晚期,這種未經授權的流動不太可能被容忍,從匈牙利到德國再到英格蘭,領主們實施了之前被視為理論上的強制權利。此外,當領主和農民之間的聯繫變得不那麼緊密時,這可能對前者有利,就像固定的租金和租期安全替代了限期租約,允許領主驅逐租戶或重新協商他們的義務時一樣。

 

在黑死病之前

十四世紀初期見證了一系列對農村經濟不利的人為和自然災害。其中最令人震驚和嚴重的是從1315年開始影響幾乎整個北歐的大饑荒。它至少持續了兩年,一直持續到1322年。其直接原因是一系列極端多雨的夏季和異常寒冷的冬季,導致收成失敗,其累積影響是災難性的。在許多地區,氣候造成的損害還被戰爭(特別是在佛蘭德斯和不列顛群島)和家畜疾病的流行所惡化。

有關災雨和持續的寒冷的哀歌出現在撰寫於北歐各地的編年史中,這些文學證據得到了樹木年環測量(樹木年環學)的證實。這些條件是否反映了歐洲氣象條件的長期變化,並且將中世紀農業和人口擴張的結束視為基於更潮濕、更寒冷氣候的根本變化是一種概念上的吸引。然而,對於這一點幾乎沒有堅實的證據,而更可能的是雨水和寒冷是更為隨機和異常的波動。

地中海地區逃避了這次特別可怕的事件,但它們並未永久倖免。例如,在加泰羅尼亞,1333年被稱為第一個壞年,開啟了一系列惡劣的收成。人口密集的農村地區受到的影響比稀疏地區更嚴重,但這是一個有很多例外的規則。在英格蘭,南部可能有多達10甚至15%的人口死亡,儘管在人口更密集的東安格利亞地區,死亡率相對較低。從饑荒中恢復迅速,但這一事件既是災難性的十四世紀的早期跡象,也引發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關係到多少是由於無法避免或計劃的外部事件引起的,而不是人口過多的指示,超出了土地、技術和經濟所能支持的人口數限制。

經過數個世紀的強勁增長,歐洲的人口似乎在十三世紀末達到了一個平穩期,甚至在十四世紀大規模損失之前可能已經大幅下降。M·M·波斯坦創立了一個基於中世紀農業經濟內在缺陷的人口變化理論,這是一項成就。波斯坦並沒有僅僅將人口損失歸咎於純粹的外部因素,如收成不佳或氣候變化,而是將農業生產與人口之間的關係看作是一個根本的馬爾薩斯問題。在缺乏農業技術改進或投資的情況下,農村無法支持人口持續增長。波斯坦與J.Z.泰托合作,根據溫徹斯特主教的租戶支付的遺產稅,間接證據顯示,1300年後死亡率有所上升。這種增加不僅是因為衝擊和災難,而是一種長期的人口結構轉變。在經過了幾個世紀的幾乎持續不斷的增長後,英格蘭達到了其農業系統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密度。耕地的擴張已達到遞減收益點。隨著清理工作從肥沃的土地轉移到不利的土壤和氣候,人口再也無法僅通過增加開墾土地的面積來擴張。在黑死病之前,定居點和農場已經開始被遺棄,根據波斯坦的說法,這引發了類似於人口過多、土壤耗盡和邊緣土地不實際的生態危機。因此,十四世紀初的人口損失是馬爾薩斯檢查,一種不情願但必要的人口死亡率上升,它殘酷地但必然地趨於重新建立人口和生產之間的平衡。

近年來,測量人口變化的更直接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證實了英格蘭人口結構下降的波斯坦論點,盡管變化較之前更為突然。十四世紀初,英格蘭人口至少有500萬人,這個數字直到十七世紀晚期才再次達到。法國、德國和斯堪的納維亞的人口數據也有相似的高水準。

一些減少是在黑死病之前。例如,大衛·赫利希在比斯托亞周圍鄉村的研究中發現,人口開始在十三世紀中葉就開始下降。另一方面,在鄉村艾塞克斯,人口幾乎沒有變化,直到大饑荒造成了15%的損失。然而,從1317年到1347年,人口似乎又減少了30%。對亨廷登郡、諾桑普頓郡和巴克斯郡的領地進行的研究確認了十四世紀上半葉人口的顯著下降,盡管沃斯特郡的赫爾索文領地呈現出了略有不同的情況。在那裡,1300年到1348年之間,增長率下降,但實際人口仍然僅僅增加了4%,盡管由於大饑荒造成了15%的損失。

歐洲的一些地區在十四世紀初期只遭受了輕微的挫折。例如,在中央西裡西亞,經過一些相對較小的困難之後,農業經濟重新恢復擴張,直到1350年之後(該地區也成功逃避了黑死病)。然而,在許多地區(例如普羅旺斯、諾曼底和托斯卡納),農村人口減少與在英格蘭發生的情況相似。在不來梅,聖布拉斯廷大教堂教區的領地上,1320年之後有大量農場被放棄,但這更多是由於一連串的惡劣收成和戰爭而不是農業經濟的內在緊張或生態限制。

不過,不列顛政策對於波斯坦方法存在一個中心問題:盡管人口普遍(但不是普遍)減少,但很少有支持他的主要是推斷的擴張到邊緣土地的不斷增加的證據。土地耕地被放棄並不能證明土壤已經耗盡,而是中世紀期間整個景觀更具動態性的一個更為清晰的例子。最明顯的例子是西班牙,尤其是舊卡斯蒂利亞,在這裡人口損失始於十三世紀中葉,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之前已經接近人口密度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指出,根據1212年之後快速的基督徒擴張的結果,耕作者移居到安達盧西亞新開放的土地,但在德國,雖然不如西班牙那樣戲劇性,但村莊的棄置是由於其他因素而不是馬爾薩斯檢查。對於英格蘭來說,對景觀的歷史和定居模式的審查質疑了波斯坦所認為的邊緣土地的關鍵作用。

很難否認人口統計的重要性,但它的激烈波動與其發生的社會相互作用,而不是取代、覆蓋或使社會力量無關。在黑死病之前,封建政權已經面臨壓力,而且很可能在沒有流行病的情況下也存在農業危機。然而,黑死病由於在不觸及田野的情況下摧毀了大量生命(與戰爭不同),創造了新的壓力和許多新的機會。

1348年至1350年間,歐洲可能有多達40%的人口死亡,對農村社會結構產生了直接影響。除了一些黑死病出奇地未蔓延的地區之外(如貝爾恩和一些西裡西亞和波蘭的部分地區),突然的人口下降影響了價格和工資,從而影響了土地價值和領主與農民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黑死病的影響以及對其作出的經濟或社會反應在歐洲的各個地區存在差異,這意味著流行病之前的條件並不統一,而區域性的法律和制度結構影響了勞動者和土地所有者的命運,正如無感情的人口事實一樣。

黑死病可能加劇了已經存在的危機,表現為饑荒和人口停滯或下降,或者可以視為一種殘酷但並不完全令人意外的馬爾薩斯檢查,以恢復一個人口過多且經濟擴張過度的社會的平衡。某種歷史學共識,特別是但不僅限於英國,傾向於最小化黑死病的影響,部分原因是出於不願意將隨機生成的外部事件歸因於驚人的歷史影響。一種最小化的方法是,正如上述所述,專注於預示了在世紀下半葉將會發生的事情的先行趨勢。另一種方法是強調事情恢復正常的速度有多快。這兩者是相關的,如果在1348年之前已經開始重新調整人口均衡,那麼人口急劇減少的震驚將會確認而不是突然扭轉現有趨勢。

有廣泛的一致意見認為,黑死病之後農村人口損失持續存在,並造成了長期的經濟和社會混亂。到1400年,人口已經持續損失,農村地區比城市更為嚴重。在1377年,英格蘭的人口數量幾乎不及末日審判書時期,其中大部分損失歸因於黑死病,但也歸因於1360-2年、1369年和1375年的一系列瘟疫。在比斯托亞的鄉村周圍,到1401年只有大約9,000名居民,相比之下,1244年有31,000名居民,這是超過70%的驚人損失。在同一時期,農村公社的數量從124個減少到44個。據估計,英格蘭曾經有超過3,000個村莊在不同時間被遺棄。後來的牧場圍欄和公園地建設無疑是最重要的,大多數英格蘭村莊在1450年至1550年之間是自願或強制性被遺棄的,但黑死病本身構成了封建時期的前奏,因為土地轉換為牧場是由於由於中世紀中葉開始的一系列流行病所導致的對穀物作物需求和價格的暴跌。

 

在德國,諸如圖林根、斯瓦比亞沿多瑙河的山區和勃蘭登堡北部馬克地區等地區,村莊被遺棄的比例超過了40%。另一方面,受黑死病影響同樣嚴重的萊茵蘭幾乎沒有村莊流失。德國在1300年至1500年間失去了25%的村莊。然而,正如沃納·羅森納所指出的那樣,重要的是要區分完全被遺棄(包括所有田地)的地方和那些即使居民已經搬到附近但耕作仍在繼續的地方。

盡管村莊的荒廢和居民遷往城市,整體人口的下降並不意味著田野的相應放棄。在早期的十四世紀,人口飽和使得人口下降減輕了對不肥沃地區的壓力,而定居點密度的減少並未導致土地生產力的相應損失。由於需求減少,農業價格和土地價值下降,而由於供應減少,工資上升。黑死病後的局勢似乎使得那些幸運倖存下來的下層人士受益,而且在許多情況下,以前的無地勞工現在發現自己處於意想不到的需求中,可以顯著改善自己的條件。

從長遠來看(即到世紀末),農業經濟已經陷入了蕭條,這也影響了其他行業。價格和工資的變化以及後來經濟危機的加劇有時與特定的黑死病相關(長期與短期效應),但更常見的是與持續影響歐洲的一系列疫情相關。因此,對於布倫瑞克的聖布拉斯廷的土地來說,在1320年至1340年之間,耕作的農場數量顯著減少。由於黑死病造成的人口下降以及許多倖存的租戶離開追求更好的機會,該地區的立即影響對農業經濟來說並不那麼嚴重,也許是因為儘管在十四世紀初期出現下降,但在瘟疫侵襲之前,該地區在農業開發方面仍然人口過多。然而,到了1400年,農村經濟以及修道院的收入已經崩潰。四分之一的農場被遺棄,修道院再也無法通過昂貴的臨時勞動來耕作其封地。這些條件更多地是由於1350年之後的一系列疫情的累積效應,而不是由於黑死病本身。

在對晚期中世紀諾曼底的研究中,吉·博瓦識別出1348年的人口災難(導致死亡率達到50%)以及封建經濟的內在問題所影響的幾個危機階段。在1314年至1347年之間,盎格魯-法國人的初期停滯階段之後,黑死病導致了人口的崩潰,但並未立即導致價格的急劇下降或工資的大幅增加。在1380年至1413年之間,農業價格下降了25%,但至少部分人口得到了顯著的恢復。真正的經濟災難發生在1415年至1450年之間,但其中也涉及到不僅僅是疾病,還有其他外部因素,如戰爭以及基於小規模生產和領地提取的內部矛盾。

黑死病的立即和根本性影響的缺席得到了波斯坦對英格蘭的研究所確認。在法國南部的布裡尼奧雷地區,大多數租戶以有利的條件(定期租約)持有土地,在1348年之後似乎沒有太大的變化。很少有土地被放棄,良田的價格仍然很高,年度人口普查的支付保持穩定,無論是在絕對值還是與被耕作土地的價格的比率方面。

然而,還有其他跡象表明,黑死病確實對工資和農民的態度產生了直接影響。在英格蘭,價格直到1370年代末才開始急劇下降,但租戶和勞工要求改善他們的租約和工資。早期的1349年勞工法令,以及在1351年被議會確認為勞工法令的韋森德法令,是對工資上升壓力的回應,並受到了積極的執行。領地記錄表明,黑死病後工資保持穩定,但這可能掩蓋了通過現金支付和其他未記錄的誘因逃避工資控制立法的行為。

英國的工資立法是黑死病短期經濟影響最明顯的證據,但對其有效性有不同的看法。R·H·希爾頓發現,它最初成功地抑制了農業工資直到1360年,然後在1380年之後上升趨勢加劇。懲罰性的工資立法是領主反應的一部分,試圖在黑死病之後保護甚至加強領主的地位。勞動服務和罰款增加,對遷移的禁令變得更加嚴格。然而,即使在1381年的英格蘭起義之前,而且到世紀末,這些努力也都失敗了。擁有不尋常政治和司法權力的達勒姆主教被迫放棄收集勞動服務的試圖。英國隸屬關係的逐漸衰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鼓勵,如果不是由於在重複瘟疫的人口影響之後,領主在維持他們對於勞動者束縛的不可持續的地位方面。

 

農民參與抗議稅收或腐敗行政的行動,只有在假定他們通常無助或對當地以外的事情一無所知時才會令人驚訝。無疑,1300年之後的農民起義的特點之一是它們被定位在超出當地抱怨的範疇之上。法國和英國君主的財政要求不應該被認為是這些起義的唯一原因,這些起義的目標是土地使用條件、封建權力的任意行使和其他地方事務。

中世紀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發生在海上佛蘭德,反對腐敗的伯爵政府及其親法政策。從1323年到1328年夏季法國軍隊在卡塞爾戰役中擊潰他們之前,農民們焚燒城堡,驅逐伯爵的官員,管理自己的領土,並建立了一支軍隊。布魯日、伊普爾和庫爾特萊等地區形成了一個沿海延伸的虛擬農民共和國的中心,從布爾堡到斯海爾德河。

佛蘭德起義所涉及的問題是有關佛蘭德作為整體的政治和財政問題。這不僅僅是一次農民起義,因為布魯日和伊普爾的一些居民也參與其中。在最後兩年,佛蘭德起義變得更加激進,更加有力地呈現自己是針對更富有的地主和教會,而不是反對伯爵政府的腐敗財政。因此,這場起義結合了一個清晰的政治方案和似乎是傳統不滿的刺激。

法國1358年的雅克裡起義相對持續時間較短,但對當代人的印象比佛蘭德起義更大,部分原因是它發生在法國中心,但也因為從一開始就被認為基本上是反對貴族的起義。雅克裡起義是為了應對法國以及英國和納瓦拉部隊在勝利後(1356年)對鄉村進行的劫掠。皇家政府在試圖為約翰二世的贖金籌集資金方面是無效的,除了試圖保護租戶外,貴族在與英國的戰鬥中表現不佳,名譽受損。

農民們開始在13585月底在博維西斯反抗劫掠的騎士,但這很快演變成了對貴族的普遍起義,並迅速擴散到巴黎周圍、皮卡第地區,並在香檳和諾曼底有一定的回響。當代編年史學家讓·勒貝爾相信,農民是由雅克·博諾姆領導的,並很快將雅克裡這個名字賦予了這場起義(這個名字出現在弗羅伊薩特和諾曼康史中)。一個叫做吉利亞姆·卡萊的人被認為是叛亂者的領導人,但農民也選舉了當地的隊長,起義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發的。它很快被貴族們幫助的納瓦拉國王查理二世鎮壓。在一場血腥的反雅克裡起義中,與農民聯合的莫城被燒毀,吉利亞姆·卡萊被俘並被處以偽加冕的方式處決,他被放在紅熱的鐵寶座上,加冕了一個熱鐵冠。

對於雅克裡起義的動機,存在著相當大的分歧。十九世紀的歷史學家西梅翁·盧斯將起義歸因於由於瘟疫、戰爭、稅收和封建壓迫的組合所帶來的苦難過多。吉伊·福金將其社會基礎最小化,認為這場起義是由於皇家和貴族權威合法性的特定短期危機而引起的。根據福金的說法,參與起義的農民狀況良好,佔了少數,並受到外部力量的鼓勵,特別是反對皇家政府的貪婪行為的城市精英,以及對無業士兵所帶來的當前混亂感到憤怒。在她對雅克裡起義當代報告的討論中,瑪麗·特蕾莎··梅迪羅斯也懷疑雅克裡起義是否基本上是反對貴族的起義,但承認貴族未能保護他們的租戶,並且失去了合法性的光環。她的研究表明,編年史學家一致認為目標確實是貴族階級。儘管這場起義只持續了幾個星期,但它作為農民憤怒和上層階級脆弱性的象徵將永久存在。

1381年的英格蘭起義也將作為鄉村對地方階級爆發憤怒的一次爆發長期被人們記憶。十五世紀早期牛津的一位世俗聖職人員在一份租書冊的邊緣寫下了一首詩:

人們要小心,不要愚蠢,

想想斧頭和凳子。凳子很硬,斧頭很鋒利。在理查二世的第四年。

無疑,農民軍隊進入倫敦並恐嚇年輕國王的出現被記述為一個令人恐懼的世界顛倒的實例。約翰·高爾在一場噩夢般的異象中描繪了這些事件,以前有用的動物擺脫了束縛,給土地帶來了毀滅和混亂。

然而,在這裡,起義可以清楚地被看作不僅僅是一時的憤怒或教條主義平等主義的爆發。起義開始是為了回應政府在1380年議會投票通過的四年內第三次人頭稅的徵收努力。起義從埃塞克斯西南部開始,從五月底或六月初開始,一直擴大到肯特、整個東盎格利亞、赫特福德郡、劍橋郡,至少部分地區的蘇塞克斯、薩裡和米德爾塞克斯。兩支農民軍隊聚集到倫敦,肯特人由沃特·泰勒領導,埃塞克斯的叛亂者。肯特的部隊於612日抵達泰晤士河的布拉克希斯、薩福克和蘭貝斯,並焚燒了倫敦主教的宮殿。來自北方的埃塞克斯人被允許進入倫敦,現在加入了肯特的軍隊,他們焚燒了約翰·甘特的宮殿,並搶劫了聖殿,其院長是皇家司庫羅伯特·海爾斯。國王和他的隨從尋求避難在倫敦塔。614日的米爾恩的交流代表了叛軍命運的高潮。他們迫使十四歲的國王同意廢除農奴制,並起草承認特定租戶自由的憲章。他們還贏得皇家同意將租金支付率與土地面積掛鉤,解除貿易限制並實施一般大赦。叛軍是否有更激進的計劃,例如君主不依賴於議會,而是依靠真正的平民是爭議的。沃特·泰勒及其追隨者確實將問題帶到自己手中,遠離了米爾恩,進入了塔樓,並迅速斬首了大主教西蒙·薩德伯裡和海爾斯。

第二天,615日,在史密斯菲爾德與國王和叛軍的另一次會議中,據《匿名年代記》報導,沃特·泰勒提出了新要求,包括除了國王之外所有領地的結束,教會財產的分配和除了一位主教之外的所有主教的廢除。泰勒可能並不想與國王達成協議,據報導他的舉止非常熟悉地攻擊了國王,並在國王面前喝啤酒。倫敦市長威廉·沃爾沃斯攻擊了泰勒並殺死了他,而國王設法平息了農民,聲稱領導他們。叛軍相對和平地被驅散。後來,審判機構對個別叛軍進行了審判,但起義及其鎮壓的血腥程度比其法國對應部分要少得多。

倫敦提出的要求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全國各地鄉村的不滿尚不確定。沃特·泰勒的要求以及約翰·伯爾在布拉克希斯的講道(引用了當亞當耕作,夏娃紡織時,當時誰是紳士?的對聯)提出了一種平等的理論和對主權的攻擊。歷史學家們在檢查特定地方時顯示了1381年事件與先前騷動的聯繫,而不是強調在史密斯菲爾德提出的激進要求。農民試圖利用法律手段對待他們認為是他們的領主的任意行為,而不是直接反對領主權。許多最熱烈參與1381年起義的地區有關農奴地位和隨之而來的義務的訴訟歷史。蘇福克郡埃爾姆漢姆和埃塞克斯郡利斯的租戶曾試圖證明自己的自由地位。在1377年,英格蘭南部有四十個村莊參與了一場被稱為大謠言的運動,其中領主對勞動服務的要求遭到了根據《末日審判書》的自由租戶要求的反對。在聖奧爾本斯修道院,1381年的叛亂者從修道院的回廊中挖出了被沒收的手磨碎片,這些磨碎片在先前的農民與修道院爭奪磨坊的封建壟斷事件中被用作鋪路石。聖奧爾本斯禁止其租戶磨碎自己的穀物,1381年的節日活動中,農民闖入回廊時,他們挖出了這些石頭,並將其分成了碎片,彷彿在分發聖餐餅一般。

聖奧爾本斯的事件也表明了對被認為是古老習俗的尊重,而不是根據史密斯菲爾德提出的方案對社會進行重塑。聖奧爾本斯的租戶燒毀了記錄他們義務的檔,但同時堅持要求修道院長出示一份憲章,據稱是奧瓦國王發佈的,上面有大寫字母、一個金色的、一個藍色的,其中包含了他們自由地位的基本規定。修道院長抗議說他不知道有這樣的文件,承諾他會去找,最終被迫寫下另一份憲章,授予農民聲稱的相對有限的讓步。

鑑於當地要求的多樣性以及從編年史家的敵意記載中重建農民方案的困難,人們不能將英格蘭起義歸因於單一或主要原因。然而,在14世紀的起義中,英格蘭的例子必須清楚地與黑死病及隨之而來的流行病所引起的情況相關聯。先前關於土地義務的地方衝突被普遍的對於任意的封建和政府徵收的共同不滿所聯合,這些徵收本身是土地價值和王室財政危機的結果。領主們抵制提高工資並利用許多農奴租戶的非自由地位增加他們的失敗收入的欲望遇到了農民期望改善條件和反對農奴制及其屈辱的反感。

 

1381年的鎮壓並沒有意味著英格蘭農民抵抗的結束。在1381年至1405年之間,尤其是在肯特、柴郡和約克郡,將會出現五次地區性叛亂。更重要的是,14世紀末期見證了封建領地租借加速以及因此而放棄直營農場的情況。在這段時期,農民能夠利用離開租房的威脅,以爭取更好的條件,盡管在流動性和農業工資方面重新啟動了懲罰性立法。這個時代見證了非同尋常的流動程度,可以合理推測,1381年農民未能直接通過手段獲得的,他們至少部分成功地利用了仍然是他們最大武器的情況:勞動力的減少。儘管很難確定英格蘭農奴制的終結日期,但毫無疑問,1381年標誌著它逐漸消失的關鍵時刻,這一過程將由15世紀完成。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濱水植物帶

台灣淡水魚類

湍瀨與深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