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群競爭與生態棲位

種群競爭與生態棲位
河流周邊的陽光、空氣、水、化學元素促成藻類與植物的生長,但是所有的植物都想爭取最好的位置,所有的動物都爭想取最多的食物資源,就是種群競爭,優勝劣敗,物競天擇。釋放化學物質、發出警告聲音、威嚇宣示領域、排擠、攻擊、躲避,都是種群競爭手段。
但是各種生物也會進化種群或改變生存習性,錯開競爭,適者生存。譬如魚類有專門盤旋在河底的,專吃底棲昆蟲;專門盤旋在河面的,專吃水面層的食物;專門盤旋在石頭表面的,專刮食藻類;專門盤旋在緩慢水域的,專吃浮藻或孑孓。專吃某種食物,不一定相同種類,但是許多種鳥同聚在沙灘或礁石灘上覓食,如同職業同業公會、行會,我們稱為同功群(guild)
植物草類有專匍於地面的蜈蚣草,有矮短快速擴張地盤的地毯草,有冒出挺高的咸豐草、香茅草,然後有高矮排序的灌木喬木,耐濕的、耐旱的、耐陰的、耐陽的、耐風的、耐蟲的、…。
河濱鳥類有專棲深水的、淺水的、泥灘的、砂灘的、草叢的、岩縫的、河心的、河岸的、潛水的、划水的、清水的、污水的、晨間的、傍晚的、樹頂的、樹下的…;因此同樣是河口溼地鳥,就有長嘴的、短嘴的、杓嘴的、倒鉤嘴的、長腳的、短腳的、長蹼的、長爪的、保護色的、鮮豔色的、大體形的、小體型的、…。都是錯開種群競爭,尋求更優更適宜的生存空間。有人稱為棲位(niche),有人稱為生態龕位或利基(最有利的生存基礎)。但是這些物種類特異性演化都要經過數萬年,甚至數十萬年的時間,人為的環境改變,讓它們難以適應,就只好滅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濱水植物帶

湍瀨與深潭

濱溪植物與動物